[发明专利]水下生产管线高清洁度串洗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3472.0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声结;戚蒿;井元彬;祁嘉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B08B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生产 管线 清洁 度串洗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生产管线高清洁度串洗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海洋石油从浅海到深海开发步伐的迈进,采用以水下生产系统为开发模式的油气田数量正逐年增加,该开发模式为平台或FPSO的液压动力单元(HPU)通过水下脐带缆中的液压管线远距离遥控操作水下采油(气)树阀门。由于水下设施对流体介质的精度要求特别严格(必须达到NAS1638标准6级或以上),所以,软管或仪表管线在安装到整个液压控制系统前必须对其进行串洗作业,如果管线串洗不干净,一旦液压油受到污染,就有可能导致位于采油(气)树水下控制模块(SCM)内部的电磁阀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除此之外,水下出现故障的设备更换、维修又相当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重新串洗整个液压系统更是无法实现。
现有管线串洗技术通常都是直接用目标介质进行串洗,不但浪费资源,而且串洗效果不理想。同时,现有技术无法对管路内的流体状态进行监控,不能达到最优的串洗状态,导致串洗效率低,至少需要24h或以上才能将管线串洗至NAS1638标准6级。此外,现有管线串洗技术所选用的过滤器一般为合成纤维袋式过滤器,通过实验发现,该过滤器的流体阻力较大,很难实现流体紊流的效果。并且从取样点取样分析,有从过滤器上冲刷下的丝状纤维存在,这将严重危害水下电磁阀的使用安全。
上述论述内容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可能与下面将被描述和/或主张的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相关的技术的各个方面,相信该论述内容有助于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因此,应了解是以这个角度来阅读这些论述,而不是承认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下生产管线高清洁度串洗装置及方法,其管线串洗精度高、串洗效率高、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水下生产管线高清洁度串洗装置,包括串洗泵、储液箱、粗过滤器、精过滤器和生产管线,储液箱的出口经粗过滤器连接至串洗泵的入口,串洗泵的出口经精过滤器连接至生产管线的入口端,生产管线的出口端连接至储液箱。
其中,所述精过滤器与生产管线的入口端之间串接有除静电管线。
其中,所述精过滤器与除静电管线之间设有系统安全阀,系统安全阀的溢流口连接至储液箱。
其中,所述除静电管线与生产管线的入口端之间接有排放阀,排放阀的出口连接至储液箱。
其中,所述串洗泵的出口与精过滤器之间设有泵安全阀,泵安全阀的溢流口连接至储液箱。
其中,所述粗过滤器为磁性粗过滤器,过滤精度为30μm;和/或,所述精过滤器为高压精过滤器,过滤精度为3μm。
其中,所述串洗泵为变量泵。
其中,所述生产管线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接有压力表和/或节流阀。
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水下生产管线高清洁度串洗装置进行串洗的方法,采用弱酸、弱碱、缓蚀剂、清洁液和目标介质对生产管线依次进行酸洗、清洁洗和目标介质洗的串洗作业。
其中,酸洗时雷诺数为2000≤Re≤4000,清洁洗时雷诺数为4000≤Re≤6000,目标介质洗时雷诺数为6000≤Re≤8000。
本发明解决了水下生产系统中所需仪表管线和软管的高精度串洗问题,填补了海洋石油工程领域水下生产装置中管线高清洁度串洗工艺的一项空白,并且适用于其它对管线串洗精度要求高的领域,可实现自动化串洗,串洗效率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水下生产管线高清洁度串洗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3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