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7999.4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1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农;李宝玉;孟子浩;陈红;薛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C4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侧向 岩层 控制 沿空留巷 围岩 稳定 方法 | ||
1.一种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用来预裂所述沿空留巷上方的老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超前工作面50~100m,在靠巷道回采侧煤壁内施工一处钻场;
(2)施工Ⅰ组钻孔和Ⅱ组钻孔,Ⅰ组钻孔包括Ⅰ(a)、Ⅰ(b)和Ⅰ(c)3个钻孔,Ⅱ组钻孔包括Ⅱ(a)、Ⅱ(b)和Ⅱ(c)3个钻孔;所述钻孔参数描述如下:
①钻孔直径:Ⅰ组钻孔直径60mm,Ⅱ组钻孔直径75mm;
②钻孔起始位置:所有钻孔起始位置均在钻场顶板,Ⅰ组钻孔距巷道帮部2~3.5m,Ⅱ组钻孔距巷道帮部3~5m,2组钻孔起始位置相距设置;
③钻孔终孔位置:所有钻孔终孔位置均位于老顶内,老顶的垂直厚度为H;
④钻孔水平转角:Ⅰ(a)和Ⅱ(a)钻孔水平转角2°,Ⅰ(b)和Ⅱ(b)钻孔水平转角5°,Ⅰ(c)和Ⅱ(c)钻孔水平转角8°;
⑤所有钻孔在巷道轴线上的投影长度相等,且均为L1=3~4(H+h),h为直接顶厚度;
(3)超前工作面10~40m,对每个钻孔进行装药,钻孔装药段和封孔段长度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仅在老顶范围钻孔内装药;
②装药段下端距煤层的垂直距离大于3m;
③封孔段长度大于5m。
(4)装药完毕后,用炮泥封孔,采用串联电起爆网路,实施起爆;
(5)循环施工,在距上一个钻场L2的距离施工下一个钻场,且施工循环步距L2与钻孔在巷道轴线上的投影长度L1满足L2≤4/5L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中采用煤矿三级安全水胶炸药;其中,Ⅰ组钻孔采用长度1m、直径40mm的药卷,每个药卷中安放1根1m的煤矿许用导爆索及2发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Ⅱ组钻孔采用长度1、直径60mm的药卷,每个药卷中安放1根1m的煤矿许用导爆索及2发煤矿许用8号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钻孔中,Ⅰ组钻孔和Ⅱ组钻孔平行,且Ⅰ组钻孔与Ⅱ组钻孔起始位置相距1~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Ⅰ组钻孔装药量小于Ⅱ组钻孔装药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Ⅰ组钻孔采用瞬发电雷管,Ⅱ组钻孔采用延时电雷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的钻孔终孔位置均位于老顶内,且Ⅰ(a)和Ⅱ(a)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H/3,Ⅰ(b)和Ⅱ(b)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2H/3,Ⅰ(c)和Ⅱ(c)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L2=2~3(H+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79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煤锅炉磨煤机中储式超级降氮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改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