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分区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7037.0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8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晨凯;周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5D23/19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分区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面积电子集成元件上的多级分区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设备正向微型化发展,电子原件越来越小,电子板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电子屏幕也向着高分辨率、大面积发展,但这也意味着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单位面积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拉的就是其散热问题,并因为电子板、电子屏幕等的原件的排布的位置和工作程度不同导致不同区域温度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是同一电子设备中各个组成单元产生的热量也不同,传统的单一整体的散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无法使高温区域快速降温,并且占据的空间大,耗能高,浪费资源,影响整体的小型化。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以下散热装置,例如申请号为CN201080052196.9的半导体用封装及散热形引线框架,在外露出与半导体元件通过引线键合连接的引线部、在表面侧保持半导体元件并在背面侧对热进行散热的元件保持部件、以及通过绝缘树脂隔开引线部和元件保持部件的绝缘分区部的封装中,元件保持部件与绝缘分区部的边界面中的、保持半导体元件的表面至封装背面的沿面路径包括多次的弯曲路径,所以能够防止对保持半导体元件的区域进行密封的密封树脂浸出到封装的背面侧。另外,还有申请号为CN201010154205.7的现有技术,对通信设备内部热分区进行温度采集;由所采集的温度和所述热分区与其他分区的关联配置,计算所述热分区内散热单元的散热参数;所述热分区内散热单元根据所述散热参数进行散热。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设备与半导体等外露部分相连,绝缘性有待考证,同时由于通过绝缘树脂隔开引线部和元件保持部件的绝缘分区部的封装中使得在工作时如果温度过高树脂可能发生自燃,不再采用风扇散热,成本和技术要求增加,简单的分区散热无法实现合一的散热程度的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需要,提出了一种减少空间、节约能源、便于维修的多级分区散热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级分区散热系统,用于给电子设备散热,所述散热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扇,每个所述传感器和每个所述风扇均和控制芯片相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的散热区被划分成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上方均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风扇,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扇和所述控制芯片由同一电子设备电源供电。
可选的,所述风扇由速度可控的电机驱动。
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扇、所述电机被安装于底座上,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风扇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被分成五个散热区域,其中四个散热区域位于另一个散热区域的周围。
可选的,所述控制芯片为CUP或者单片机。
本发明多级分区散热系统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发明多级分区散热系统以模块化设计的思路通过结合温感技术、电子技术的手段,实现使设备分区域散热的同时实现多级风扇转速的多级分区散热并可根据实际温度自行调整,已在保证设备散热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做到减少空间、节约能源、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级分区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级分区散热系统的散热模块单元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图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级分区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用于给电子设备10散热,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的散热区域被划分成五个区域,其中第一散热区域11、第二散热区域12、第三散热区域13、第四散热区域14位于第五散热区域15的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7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