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7686.2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4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荣;胡刚;袁光杰;申瑞臣;黄岗;夏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22 | 分类号: | G01M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密封性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油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接头(42)、中心管(41)和下接头(21),所述中心管(41)上端连接有上接头(42)进行连通,所述中心管(41)下端连接有下接头(21)进行封堵,在中心管(41)中部的侧壁上设有侧孔(12),在中心管(41)外套有上压缩活塞机构、上胶筒(6)、下压缩活塞机构和下胶筒(26),其中上压缩活塞机构与下压缩活塞机构外套有联接套(31),使上压缩活塞机构与下压缩活塞机构之间设有与侧孔(12)对齐的间隙,在中心管(41)的上端设有调整螺母(2),其中上胶筒(6)位于上压缩活塞机构与调整螺母(2)之间,下胶筒(26)位于下压缩活塞机构与下接头(21)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缩活塞机构包括端面为斜面配合的第一上压缩活塞环(8)与第二上压缩活塞环(35),上胶筒(6)位于第二上压缩活塞环(35)与调整螺母(2)之间;所述下压缩活塞机构包括端面为斜面配合的第一下压缩活塞环(15)与第二下压缩活塞环(27),下胶筒(26)位于第二下压缩活塞环(27)与下接头(21)之间,所述联接套(31)活动密封套于第一上压缩活塞环(8)与第一下压缩活塞环(15)的端部外壁,使第一上压缩活塞环(8)与第一下压缩活塞环(15)之间形成的间隙与侧孔(12)对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上压缩活塞环(8)下端设有第一台阶,在第一台阶上设有第一凹槽;在第一下压缩活塞环(15)上端设有第二台阶,在第二台阶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联接套(31)套于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表面,在联接套(31)上设有上限于第一凹槽内的上内六角限位螺钉(33)和限于第二凹槽内的下内六角限位螺钉(9)。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油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筒(6)与调整螺母(2)之间设有上间隙补偿机构,所述下胶筒(26)与下接头(21)之间设有下间隙补偿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间隙补偿机构与上胶筒(6)之间设有第一上保护套(37),在上胶筒(6)与第二上压缩活塞环(35)之间设有第二上保护套(7);在下间隙补偿机构与下胶筒(26)之间设有第二下保护套(17),在下胶筒(26)与第二下压缩活塞环(27)之间设有第一下保护套(1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间隙补偿机构包括上固定套硫化槽块(4)、上固定套(38)、第一上楔形间隙补偿块(39)和第二上楔形间隙补偿块(5),其中上固定套(38)套于上固定套硫化槽块(4)内,第一上楔形间隙补偿块(39)与上固定套硫化槽块(4)的上端面、第二上楔形间隙补偿块(5)与上固定套硫化槽块(4)的下端面分别采用斜面配合;所述下间隙补偿机构包括下固定套硫化槽块(24)、下固定套(18)、第一下楔形间隙补偿块(25)和第二下楔形间隙补偿块(19),其中下固定套(18)套于下固定套硫化槽块(24)内,第一下楔形间隙补偿块(25)与下固定套硫化槽块(24)的上端面、第二下楔形间隙补偿块(19)与下固定套硫化槽块(24)的下端面分别采用斜面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套管气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套硫化槽块(4)和下固定套硫化槽块(24)分别由四块钢件组合接而成;所述上固定套(38)和下固定套(18)均采用橡胶制成。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检测装置进行油套管气密封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将检测装置伸入待检测的油套管(36)内,并使侧孔(12)与油套管(36)外的卡箍(11)对齐;
步骤2、将检测气体从上接头(42)流入到中心管(41)内,检测气体从中心管(41)的侧孔(12)进入第一上压缩活塞环(8)与第一下压缩活塞环(15)之间的间隙,随着检测气体增多,气压增大,检测气体推动第一上压缩活塞环(8)与第一下压缩活塞环(15)分别向中心管(41)的两端移动,第一上压缩活塞环(8)推动第二上压缩活塞环(35)向中心管(41)上端移动,使第一上保护套(37)和第二上保护套(7)挤压上胶筒(6),使上胶筒(6)压缩与油套管(36)内壁贴合坐封;第一下压缩活塞环(15)推动第二下压缩活塞环(27)向中心管(41)下端移动,第一下保护套(16)和第二下保护套(17)挤压下胶筒(26),使下胶筒(26)与油套管(36)内壁贴合坐封,在油套管(36)内壁与检测装置外壁之间形成环形密闭空间;
步骤3、 继续向中心管(41)内供入检测气体,使上胶筒(6)挤压第一上保护套(37),推动和挤压上间隙补偿机构,对上胶筒(6)起到密封补偿,使下胶筒(26)挤压第二下保护套(17),推动和挤压下间隙补偿机构,对下胶筒(26)起到密封补偿,使上胶筒(6)与下胶筒(26)分别完成坐封;
步骤4、从上接头(42)向中心管(41)供入高压检测气体,高压检测气体经中心管(41)的侧孔(12)流入第一上压缩活塞环(8)与第一下压缩活塞环(15)间的空间,使该空间进一步增大;当第一上压缩活塞环(8)的端面和/或第一下压缩活塞环(15)的端面越过联接套(31)内的密封装置后,高压检测气体从第一上压缩活塞环(8)与联接套(31)之间、第一下压缩活塞环(15)与联接套(31)之间的缝隙,流入到油套管(36)内壁与检测装置外壁之间形成环形密闭空间内;
步骤5、在油套管(36)的卡箍(11)处的螺纹外设置气体检测仪,通过气体检测仪对检测油套管(36)外气体进行检测,通过检测高压检测气体是否泄漏来判断油套管气密封性;
步骤6、检测结束后,释放进入中心管(41)的高压检测气体,上胶筒(6)、下胶筒(26)、上间隙补偿机构、下间隙补偿机构、上压缩活塞机构以及下压缩活塞机构回压复位,使整个检测装置恢复到初始工作状态;
步骤7、将检测装置从被检测的油套管(36)内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76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