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沾伤口创可贴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0630.X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党高峰;杨建国;詹永宝;杜方东;展紫艳;高华林;高庆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肖爱华 |
地址: | 2015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伤口 创可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卫生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沾伤口创可贴。
背景技术
使用过创可贴的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使用创可贴包扎的伤口1-2天愈合后,伤口跟创可贴纱布沾在一块,要等到血痂完全脱落至少要一周以上,这使得废创可贴成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累赘,若要强制取下创可贴又极易造成伤口再出血,甚至制造更严重的伤口。
目前市场上的创可贴是一般是在医用胶带上附着一块浸了药物的药用棉垫和纱布,在使用时伤口流出的血液凝固后将纱布和伤口沾在一起,如果想在血痂完全脱落前取下废创可贴非常难,甚至造成伤口的再出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愈合伤口在取下废创可贴时再次出血的不沾伤口创可贴。
本发明通过对创可贴的药用纱布和药用棉垫的研究,制得一种可促进伤口表面愈合、减小血痂积聚的创可贴纱布材料,最终实现不沾伤口的创可贴,避免愈合伤口在取下废创可贴时再次出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不沾伤口创可贴,它包括条形医用胶带、附着在部分医用胶带上的浸了消炎止血药物的药用棉垫,以及一端分别与医用胶带两端粘连,另一端覆盖在药用棉垫上方的两块塑料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在保护膜下面药用棉垫上覆盖有用异形截面抗菌纤维编织而成的抗菌导湿纱布,该抗菌导湿纱布的长度比医用胶带的长度短,比药用棉垫的长度长,该抗菌导湿纱布的两端粘附在医用胶带上。
所述抗菌导湿纱布可以是单面网眼针织布、双面网眼针织布、汗布或梭织布。所述异形截面抗菌纤维可以是十字形、Y字形、W形、三角形、星形、多叶形或骨头形等多种形状的异形截面纤维。
所述异形截面抗菌纤维优选含纳米银抗菌剂的抗菌纤维。
所述药用棉垫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不沾伤口创可贴可促进伤口表面愈合、减小血痂积聚,最终实现不沾伤口,避免愈合伤口在取下废创可贴时再次出血。
本发明采用特殊的异形截面抗菌涤纶纤维编织成导湿纱布,用该导湿纱布覆盖药用棉垫,药用棉垫要求吸水性非常好,将纱布和药用棉垫沾在医用胶带中间。本发明产品在使用时,导湿纱布直接与伤口接触,药用棉垫中的药物成分通过纱布作用于伤口,伤口流出的血液通过导湿纱布被高吸湿性药用棉垫吸收。当血液凝固后由于伤口表面血痂很少,废创可贴很容易与伤口分离,避免了伤口的二次受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不沾伤口创可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不沾伤口创可贴撕去保护膜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医用胶带 2、导湿纱布 3、药用棉垫 4、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抗菌导湿纱布
纱线:100D/72FDTY十字截面涤纶长纤,纤维中含纳米银抗菌剂(上海兴诺康纶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纱布:单面网眼针织布
二、药用棉垫
用浸有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凝固药物的脱脂棉制成药用棉垫
三、不沾伤口创可贴结构
医用胶带1中间粘附有药用棉垫3(药用棉垫形状为圆形),药用棉垫3上面使用导湿纱布2包覆(网眼面朝向药用棉垫),导湿纱布2两端粘附到医用胶带上,医用胶带两端各一片塑料保护膜4,使用时将塑料保护膜撕去即可包扎伤口。
四、不沾伤口效果测试
使用本案例生产的不沾伤口创可贴包扎伤口,3天后伤口愈合,废创可贴不粘连伤口可顺利取下,血痂较小,伤口愈合情况良好。
实施例2
一、抗菌导湿纱布
纱线:75D/72FDTY十字截面涤纶长纤,纤维中含纳米银抗菌剂(上海兴诺康纶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纱布:双面网眼针织布
二、药用棉垫
用浸有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凝固药物的脱脂棉制成药用棉垫
三、不沾伤口创可贴结构
医用胶带1中间粘附有药用棉垫3(药用棉垫形状为方形),药用棉垫3上面使用导湿纱布2包覆,导湿纱布2两端粘附在医用胶带上,医用胶带两端各一片塑料保护膜4,使用时将塑料保护膜撕去即可包扎伤口。
四、不沾伤口效果测试
使用本案例生产的不沾伤口创可贴包扎伤口,3天后伤口愈合,废创可贴不粘连伤口可顺利取下,血痂较小,伤口愈合情况良好。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06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承压锅炉承压状态下加水法
- 下一篇:LED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