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药零余子破除休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3527.2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8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殷剑美;韩晓勇;张培通;刘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素卿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药 零余子 破除 休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山药零余子破休眠的方法”,是由山药零余子经过化学试剂熏蒸、浸泡等方式使其萌发,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质缠绕性藤本植物,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地道的药材和传统出口商品,其产品畅销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山药通常采用块茎进行繁殖,繁殖系数低,且生产成本高,并且长期利用块茎繁殖使病毒不断积累导致种性退化,严重影响了质量和产量的提高。而山药茎蔓叶腋处生长的零余子数量多,零余子作繁殖材料,不仅能降低山药生产的成本,加快良种的推广,而且利于品种的提纯复壮,解决种性退化的问题。但是零余子休眠期长,限制了生产中适时播种。因此,开展山药零余子破休眠技术显的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既找到一种零余子适时播种方法,又能降低种薯繁殖成本和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的方法,此方法具有繁殖成本低、繁殖速度快、带病毒少、易保持品种稳定性等优点,可以弥补零余子休眠期长,现有薯块繁殖成本高,种性退化等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山药零余子破休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零余子采收后的处理:采收的当年,选择大小一致的零余子在日光下晾晒1-3天;
(2)零余子的熏蒸;用二氯乙醇: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体积比为7:3:1熏蒸液熏蒸3-5天;
(3)零余子的浸泡:用针刺零余子中部深度0.3cm,用质量比1%的硫脲溶液浸泡120分钟,捞出后用水冲洗干净,晾干零余子表面的水分;
(4)零余子的培养:将浸泡后的零余子置于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温度为25℃的环境下进行暗培养,培养前将滤纸浸湿,以后每隔3d用洗瓶喷洒一次水以保持湿润。
用二氯乙醇: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体积比为7:3:1熏蒸液熏蒸零余子,其用量熏蒸液ml:零余子g为1:1000。
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解决零余子休眠期长的问题;
本发明有利于解决长期营养繁殖造成的种性退化,有利于品种的提纯复壮;
本发明具有具有繁殖成本低、繁殖速度快、带病毒少、易保持品种稳定性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对照
附图2暗培养28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基于一种山药零余子破休眠的方法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日本白山药零余子
1.2试验方法
当年收获的零余子晾干后,选择大小一致零余子采用熏蒸和1%的硫脲浸泡两种方法组合处理,熏蒸混合液配方为二氯乙醇: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为7:3:1(体积比),熏蒸液ml:零余子g为1:1000,硫脲浸泡前要用针刺零余子中部深度0.3cm左右,处理完毕后零余子置于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25℃的黑暗条件下催芽。每个培养皿10个零余子,两次重复。
1.2.1试验处理:
处理1:熏蒸混合液熏蒸1d 处理2:熏蒸混合液熏蒸3d
处理3:熏蒸混合液熏蒸5d 处理4:熏蒸混合液熏蒸7d
处理5:熏蒸混合液熏蒸+硫脲处理,先用熏蒸混合液熏蒸1d后,再将熏蒸处理后零余子放在1%硫脲溶液中浸泡120分钟;
处理6:熏蒸混合液熏蒸+硫脲处理,先用熏蒸混合液熏蒸3d后,再将熏蒸处理后零余子放在1%硫脲溶液中浸泡120分钟;
处理7:熏蒸混合液熏蒸+硫脲处理,先用熏蒸混合液熏蒸5d后,再将熏蒸处理后零余子放在1%硫脲溶液中浸泡120分钟;
处理8:熏蒸混合液熏蒸+硫脲处理,先用熏蒸混合液熏蒸7d后,再将熏蒸处理后零余子放在1%硫脲溶液中浸泡120分钟;
处理9:CK。
1.2.3试验调查:
处理完毕后,每隔7d调查一次发芽率,计算两个重复发芽率的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6效果最好,在培养14d后开始发芽,28d后发芽率达到85%,处理7培养28d发芽率达到75%,处理8培养21d后开始发芽,28d后达到30%。因此零余子破休眠采用熏蒸和硫脲浸泡的方法最好,但熏蒸液熏蒸时间不宜过长,熏蒸3-5d较为合适。
表1 不同处理零余子的发芽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3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