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药膏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7487.0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3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余金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金标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7/02;A61K35/3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303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瘢痕 疙瘩 药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药膏。
背景技术:
瘢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愈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皮肤损伤愈合后所形成的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瘢痕疙瘩是以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为特点的瘢痕,实质上是皮肤的一种纤维组织肿瘤。
目前,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有药物化疗、加压疗法、激光疗法、冷冻疗法和药物注射疗法。但是这些疗法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现提供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药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药膏,它具有很好的止痒止痛功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苦参子仁145-155、穿山甲95-105、三七25-35、凡士林450-510、白背叶15-22、薏苡仁8-12、鹿角草6-10、鸭拓草1-5、马尾连3-7、干姜1-5、败酱草4-8、肉桂4-8、青蒿6-10、鸡冠花3-7。
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苦参子仁150、穿山甲100、三七30、凡士林500、白背叶20、薏苡仁10、鹿角草8、鸭拓草3、马尾连5、干姜3、败酱草6、肉桂6、青蒿8、鸡冠花5。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对于治疗因外伤、手术等造成的皮肤瘢痕性隆起、瘙痒、刺痛,具有很好的止痒、止痛效果,疗效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瘢痕疙瘩的药膏,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苦参子仁150、穿山甲100、三七30、凡士林500、白背叶20、薏苡仁10、鹿角草8、鸭拓草3、马尾连5、干姜3、败酱草6、肉桂6、青蒿8、鸡冠花5。
称取以上对应组的原料组分,粉碎成末,加水或凡士林,制成膏药。具体使用方法:将膏药包敷在患处,每日一次,一般一周左右即可治愈。
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1、张红 女 34岁,因后背一粉瘤手术半年后,长出一直径约3cm包块,坚硬扁平隆起,暗红色、表皮发亮、痛痒并存,诊断为瘢痕疙瘩。给予上述药膏包敷,每日一次,连用一周后,患者自感痒痛明显好转,一个月后,隆起的包块颜色变暗、质地变软,痒痛消失。嘱其戒辛辣刺激食物,继续包敷。
2、陈烈宏 男 55岁,因胆囊手术后,右上腹切口于3个月后出现隆起瘢痕,且逐渐增大,表皮发亮,无毛发,有痒痛感和刺痛感,边界清楚。嘱其戒辛辣刺激食物,给予上述药膏包敷,每日一次,连用二周后,痒痛和刺痛消失,瘢痕变软,紧张发亮的皮肤变松弛。
3、张军 男 25岁,小腿胫骨外侧因外伤后出现一直径3-4cm暗红色隆起性瘢痕,且逐渐增长,有痒感、皮肤紧张。给予上述药膏包敷,每日一次,连用一个月后,隆起性瘢痕包块开始萎缩,皮肤变软,痒感明显减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金标,未经余金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74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