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5643.1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浦士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C21C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烟气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活性炭生产车间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主要由卧式内热式转炉、连接烟道管道、烟囱等部件组成。正常生产时转炉产生的烟气主要通过连接烟道到烟囱,然后通过烟囱排到大气中。
现有转炉的烟气处理系统主要的缺陷有:由于正常生产中,转炉内部产生烟气,烟气到炉尾部分温度会上升到1000—1100度,如果不经过处理的话,这么高的温度很可能会把人烫伤或其他危险;转炉温度升高会产生蒸汽,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外排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烟气外排还会对环境造成热污染;烟气里面主要由粉尘和一些细小的颗粒夹杂在一起,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外排的话会对周围环境甚至更远的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转炉烟气处理系统直接将高温烟气排到大气中造成的烟气余热无法利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转炉、余热锅炉和烘干炉,所述转炉具有炉头和炉尾,所述余热锅炉具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烘干炉具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转炉的炉尾与所述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相连,所述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烘干炉的烟气进口相连。
其中,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沉降室,所述沉降室具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沉降室的烟气进口与所述转炉的炉尾连接,所述沉降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连接。
其中,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沉降室内,所述换热装置的进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相连接,所述换热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转炉的炉头连接。
其中,所述换热装置为蛇形管。
其中,在换热装置的进口与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分汽包。
其中,所述分汽包上设置有调压阀。
其中,所述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除尘器,所述除尘器与所述烘干炉的烟气出口相连。
其中,在烘干炉烟气出口与除尘器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冷却装置。
其中,在所述除尘器的烟气出口处设置有引风机。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转炉的炉尾与余热锅炉的烟气进口相连,将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与烘干炉烟气进口相连,降低了烟气温度,产出了锅炉蒸汽,预热烘干了原料,实现了转炉烟气余热的利用,避免了将高温转炉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转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转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中,1:转炉;101:炉头;102:炉尾;2:余热锅炉;3:烘干炉;4:除尘器;5:沉降室;6:换热装置;7:分汽包;8:调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转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转炉1、余热锅炉2、烘干炉3和除尘器4,转炉1具有炉头101和炉尾102,余热锅炉2具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和蒸汽出口,烘干炉3具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转炉的炉尾102与余热锅炉2的烟气进口相连,余热锅炉2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烘干炉的烟气进口相连,烘干炉的烟气出口与除尘器4相连。
这样,在活性炭生产中,转炉1产生的温度为1000-1100℃的高温烟气由炉尾102进入余热锅炉2,经余热锅炉2后温度降至400℃左右,然后再进入烘干炉3用于对原料的烘干预热,出烘干炉3的烟气温度降至250℃左右,此时,烟气经过烘干炉3一方面对原料进行了烘干,实现了烟气余热的利用,另一方面烟气温度降低后,可以避免烫伤和一些不必要的危险发生,最后通过除尘器把烟气中一些细小的颗粒通过布袋给过滤下来,保证排放到大气中的烟气是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的,整个过程最终实现了转炉烟气余热的利用,同时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也可以另作他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浦士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浦士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5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