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饼形物体侧边缘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8138.4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8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许群波;张万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D5/10 | 分类号: | G07D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 |
地址: | 2111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饼 物体 侧边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机械、智能人工视觉检测技术领域,用于全自动圆饼形物体侧边缘状况的高速自动检测,所述圆饼形物体侧边缘包括流通币及坯饼、纪念币及坯饼、模具等侧边滚字的边缘,为一种圆饼形物体侧边缘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硬币检测技术中,尚无成套匹配的侧边缘自动检测设备,虽然欧洲有提出金属环形反光镜检测方法,但其方法针对圆饼形类物体检测难于实现,并且这仅限于对侧边缘图像的检测,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检测中尚没有相关研究。如何实现全自动化高速检测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检测前物体如何稳定传输、传输如何才能配合检测、检测的效率如何保证,检测结果出来后如何具体应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完备的对应硬币等圆饼形物体侧边缘的自动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圆饼形物体侧边缘检测系统,包括供料装置、变距传输装置、侧边缘检测装置和剔除装置,圆饼形物体为工件,供料装置将工件传输至变距传输装置,工件之间变距后送至侧边缘检测装置,经过检测的工件送至剔除装置,
其中,变距传输装置包括传输平面和至少两组皮带轮组,皮带轮组依次设置在传输平面上,工件在皮带轮组的带动下在传输平面上运动,所述皮带轮组具有不同的转速。
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大小两个转盘,工件铺在大转盘上,大转盘与变距传输装置的传输平面连接,连接处为供料出口,小转盘设置在供料出口处,大小转盘之间的距离可调;供料出口设有传感器,所述圆饼形物体侧边缘监测系统工作中,大小转盘旋转方向一致,当传感器检测到没有工件传输至变距传输装置时,控制大小转盘在设定的时间内反向转动,再同向转动。
所述侧边缘检测装置包括壳体、环形折射棱镜-凸透镜机构和数字相机,环形折射棱镜-凸透镜机构位于壳体底部,数字相机悬于壳体内,并垂直位于环形折射棱镜-凸透镜机构的正上方,环形折射棱镜-凸透镜机构下方为滑道,环形折射棱镜-凸透镜机构下方设有工件感应器,所述滑道连接变距传输装置的传输平面,变距传输装置输出的工件 沿滑道通过环形折射棱镜-凸透镜机构下方送至剔除装置,工件感应器感应到工件时控制数字相机采集图像。
所述剔除装置包括工作台和气嘴,经过侧边缘检测装置的工件传输至工作台,气嘴设置位于工件运行方向上,且气嘴的吹气方向与工件运行方向垂直,对应气嘴的吹气方向设有剔除出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检测系统,从检测前物体的稳定传输、传输速度与检测的配合、检测后不合格品的剔除流水线全自动完成,高效快速,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约人工和成本,检测精度高,使用本发明系统可以方便有效的完成检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发明圆饼形物体侧边缘检测系统包括供料装置1、变距传输装置2、侧边缘检测装置3和剔除装置4,圆饼形物体为工件,供料装置1将工件传输至变距传输装置2,工件之间变距后送至侧边缘检测装置3,经过检测的工件再送至剔除装置4剔除不合格品。
所述供料装置1包括大小两个转盘,工件铺在大转盘11上,大转盘11与变距传输装置2的传输平面23连接,连接处为供料出口13,小转盘12设置在供料出口13处,小转盘12与大转盘11之间的距离可调;供料出口13设有传感器,所述圆饼形物体侧边缘监测系统工作中,大小转盘旋转方向一致,当传感器检测到没有工件传输至变距传输装置时,控制大小转盘在设定的时间内反向转动,再同向转动。系统运行时,根据工件调整好大小转盘之间的间距,使得工件能通过,供料装置1利用大转盘11离心力将工件有序甩出,达到向后续的变距传输装置2自动连续供料目的,小转盘12用于供料出口13的堆叠自动清除,供料装置1需要将工件逐件送至变距传输装置2,如果在供料出口13处发生工件的堆叠现象,就会卡住,传感器检测到工件传输的中断,则控制大小两个转盘在设定的时间内反向转动,将堆叠的工件转离供料出口13,再重新开始供料。大小转盘反向转动来清除堆叠可多次进行,期间可以通过缩小大小转盘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的堆叠情况,直至传感器检测到工件正常传输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