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部件的保护套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3251.3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8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陆云峰;张燕华;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永大电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部件 护套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套生产装置,尤其是一种电机部件的保护套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在生产销售过程中需要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运输及贮存时期,然后,由于条件限制,电机外表面上突出的部件,如电机轴的轴端段所固定的两个用于电机轴旋转时导电的铜质集电环,或其他突出部件,都可能在运输及贮存的过程中,甚至在生产电机的后续工序中出现磕碰的情况,这样就会对集电环等部件造成划伤或损坏,因此就需要在生产流程,及后期运输及贮存过程中,给集电环安装上一个保护套。
现有技术所生产的保护套大多为管状体,其内径理论上与轴端段相等,内腔长度略大于轴端段长度,且其材质多为绝缘的塑料制成。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ZL201110282469.5,专利名称为“电机集电环保护套”中就公开了保护套。保护套为筒状体,保护套内腔长度大于轴端段长度,保护套内径大于轴端段外径,保护套内壁向内连体均布延展三个径向筋板条,三个筋板条前沿所围成的直径小于轴端段外径;保护套筒状体的底盖中央设置有通孔。可是,就从节省成本来说,一个用于生产保护套的塑料模具就花费不菲,何况塑料的成本在当今仍不断增加,这样无形中会给生产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如果具有一种无需模具,且材料成本便宜的保护套生产,则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资金节约,从而将节约的资金投入更需要的地方。目前设想的保护套包括由两层相互粘合的塑料膜和纸膜组成的一层复合膜,外层为塑料膜,内层为纸膜,该复合膜沿一轴线呈螺旋状环绕并粘合固定形成管状结构,最后通过塑封装置沿筒状结构的径向压塑呈筒状结构。现有设备中正缺少一种可高效且自动化地,将塑料膜和纸膜组合成复合膜,并制成筒状结构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用于生产低成本保护套的,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维护和生产成本低的电机部件的保护套生产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部件的保护套生产装置,所述保护套包括由第一膜螺旋卷绕而成的内层以及由第二膜螺旋卷绕而成的外层,所述保护套生产装置包括
复合制筒机构,包括有基座和驱动单元,该基座上固设有用于卷绕第一膜和第二膜的成型辊,该成型辊的轴线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受驱动单元驱动的带轮,两带轮间缠绕有复合传动带,且该复合传动带在成型辊上环绕设置且至少一圈;
第一导入机构,用于向成型辊输送第一膜;
第二导入机构,用于向成型辊输送第二膜;
涂胶机构,用于对进入成型辊之前的第一膜和/或第二膜涂胶。
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导入机构和第二导入机构分别将第一膜和第二膜导向成型辊,其中涂胶机构可以与第一导入机构配合,也可以与第二导入机构,这取决于第一膜和第二膜的材质。由于复合传动带在成型辊上至少环绕一圈,该环绕的部位定义为摩擦部(该摩擦部在复合传动带上的位置是随着传动带的传动而改变的,但是摩擦部在成型辊上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当第一膜在成型辊上呈螺旋状卷绕多圈后就会形成筒状结构,同时将第二膜呈螺旋状卷绕在筒状结构的第一膜上,由此使得第一膜和第二膜形成筒状的预复合保护套。紧接着将预复合保护套牵拉至复合传动带的摩擦部处,由于成型辊为固定的状态,则复合传动带在带轮的驱动下,复合传动带上的摩擦部将与预复合保护套间产生静摩擦力,故通过该静摩擦力使预复合保护套沿成型辊轴向滑动,并最终退出成型辊。其中,如果第一膜上通过涂胶机构涂有胶水,则第一膜呈螺旋卷绕于成型辊上时,第一膜上的重合部位将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筒状结构(即内层)。同理,此时通过第二导入机构将第二膜导入复合传动带的摩擦部,则第二膜将在螺旋卷绕于成型辊上的第一膜形成的筒状结构的外表面再螺旋卷绕一层筒状结构(即外层)。如果第二膜上也通过涂胶机构涂有胶水,则将使得第二膜和第一膜间形成的内外层结构更加紧固。第一膜和第二膜材料的选择,关键是两者为绝缘材料,而在本发明,内层可以采用不透光,且不伤电机部件的纸膜,而外层可以采用防水的塑料膜,内外层复合而成的筒状结构保护套结构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该生产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维护和生产成本低。
复合传动带在成型辊上环绕的摩擦部可以多圈,但是这也会增加驱动单元的负荷。因此在实现生产的同时,尽量降低生产负荷的前提下,则所述复合传动带在成型辊上环绕一圈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永大电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海宁永大电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32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