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酸杆菌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6200.8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3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闫志英;刘晓风;袁月祥;廖银章;李志东;许力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11/02;C12R1/225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张帆;肖国华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酸 杆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酸杆菌菌株,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境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乳酸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城镇公厕与景区公厕数量不断增多已成为体现城镇与景区管理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由其引起的恶臭污染已成为城市与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粪便恶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其中氨气、硫化氢、硫醇、甲硫醇是主要有害气体成分,人们长期吸入后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公厕除臭水平既关系环境卫生、民众健康、大气污染,也关系到城镇与景区的声誉与外在形象。
目前,针对公厕粪便恶臭脱除方法有化学除臭与生物除臭,化学除臭剂虽然针对性强,见效快,但其应用范围小,遇到复杂恶臭气体成份时,除臭效能将失效,并且使用成本高,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除臭剂能持久消除恶臭,无二次污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生物除臭的核心是高效除臭功能微生物菌株,通过分离筛选高效除臭功能菌株再接种于粪便中可以有效降低其释放的恶臭强度,达到粪便恶臭原位控制目的。
公开号为CN138941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处理人粪尿的菌 剂,包括奥氏梭菌∶乳酸杆菌属∶枝杆菌属∶脱硫弧菌∶乙酸梭菌∶产甲烷细菌=1:0.25~4:0.25~4:0.25~4:0.25~4:0.25~4。公开号为CN10273245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生物除臭剂,包括了包括糖蜜、水和复合菌种,所述复合菌种由枯草芽孢杆菌、泾阳链霉菌、酿酒酵母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按2:2:1:3:2的重量比组成。公开号为CN10281394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环保剂,包括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孢菌、德氏乳酸杆菌混合后和中药提取液。上述三种产品都采用了复合菌剂用于粪便除臭。混合菌株在除臭稳定方面一般高于单菌株,但混合菌株制备除臭剂的方法比较复杂,一般多为先单菌株发酵,再按一定比例混合配伍成微生物除臭剂。由于混合菌株各单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呼吸代谢类型以及功能差别较大,各单菌株必须有自己的培养方法,因此造成混合菌株制备微生物除臭剂工艺方法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而单一菌株用于除臭则具有除臭效果不佳的缺陷,应用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用于粪便除臭的乳酸杆菌菌株。该菌株可以作为除臭微生物单独接种于粪便并有良好的除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菌株保藏信息:乳酸杆菌CGMCC6495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日期2012年9月3日,保藏 编号CGMCC No.6495,建议的分类命名: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
乳酸杆菌CGMCC6495采集自四川大邑县某泡菜厂排放出的泡菜污 水。将采集的泡菜污水进行梯度稀释,从10-2、10-4、10-6、10-8、10-10稀释度下吸取0.1ml于MRS分离培养基平板涂布,30℃恒温培养。经多次分离后获得的该菌株。MRS分离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膏5g、葡萄糖5g、乙酸钠5g、柠檬酸二铵2g、吐温801ml、硫酸镁0.58g、硫酸锰0.05g、磷酸氢二钾2g、碳酸钙20.0g、加水至1000ml、pH6.0,121℃、30min高温灭菌处理。
本发明菌株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细胞短杆状,菌落表面凸起,乳白色,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菌落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变为黄色。革兰氏阳性。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30℃,在45℃下不能生长,最佳生长pH6.5~7,在6.5%NaCl中不能生长。菌株不产生吲哚,不水解淀粉,不利用柠檬酸盐,不还原硝酸盐,不产生H2S,VP试验阴性。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不利用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乳糖、麦芽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6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