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3596.0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7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殿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殿信 |
主分类号: | A61K36/889 | 分类号: | A61K36/889;A61K36/896;A61K9/06;A61P17/02;A61K31/045;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100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烫伤 药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烫伤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状况,轻度损伤,短时内可自愈,对于损伤深度和面积较大者,由于皮肤受损严重,治疗效果慢,愈后容易留下色印、疤痕,严重影响日后的容颜美观,从而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阴影,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另外,在现有烫伤膏中,有些用到了香油或麻油,而香油和麻油不能为皮肤所吸收,透气性差,影响创伤面的愈合,在制作过程中把油烧沸,再混合其他药物,温度过高,破坏了药物的药性。现有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和方法,治愈后往往留下疤痕,影响美观和心理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没有不良反应、止痛和修复效果明显并且换药方便的治疗烫伤的药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其特征在于:药膏的成分包括藤黄、刘寄奴、乳香、血竭、白芷、当归、黄莲、冰片、地榆、地骨皮和寒水石。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药膏的成分组成:藤黄40-60份、刘寄奴15-30份、乳香2-9份、血竭10-15份、白芷15-25份、当归50-80份、黄莲18-27份、冰片10-20份、地榆10-20份、地骨皮18-30份和寒水石10-25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药膏的成分组成:藤黄50份、刘寄奴20份、乳香5份、血竭12份、白芷20份、当归60份、黄莲20份、冰片15份、地榆15份、地骨皮24份和寒水石1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的制备方法,方法如下:
选用适量的藤黄、刘寄奴、乳香、血竭、白芷、当归、地榆、地骨皮和寒水石,添加到一带盖钢桶中,侵入优质香油,浸泡数日后至火炉上,先用温火加热,后改用武火;待药渣稍有脆感后,将药渣捞出,并改用小火,趁热加入冰片和适量的黄莲并不停的搅动,加速其融化,冷却后即为适用的药膏。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药膏没有不良反应,止痛和修复效果明显。同时,使用方便,只需要用压舌板或用金属刮刀外涂在创面约1-2mm厚,而病人活动不便时可制成饱和的油纱布直接帖敷在创面,适当包扎。本发明的药膏利用油纱布帖敷法,既方便患者又不影响治疗,提高了治愈率,换药次数可根据病人的创面渗出和疼痛大小决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药膏的成分包括藤黄、刘寄奴、乳香、血竭、白芷、当归、黄莲、冰片、地榆、地骨皮和寒水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药膏的成分组成:藤黄40-60份、刘寄奴15-30份、乳香2-9份、血竭10-15份、白芷15-25份、当归50-80份、黄莲18-27份、冰片10-20份、地榆10-20份、地骨皮18-30份和寒水石10-25份。
其中,根据实验效果可以得知,药膏的成分一种最佳的组成:藤黄50份、刘寄奴20份、乳香5份、血竭12份、白芷20份、当归60份、黄莲20份、冰片15份、地榆15份、地骨皮24份和寒水石15份。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烫伤的药膏的制备方法,方法如下:
选用藤黄50份、刘寄奴20份、乳香5份、血竭12份、白芷20份、当归60份、地榆15份、地骨皮24份和寒水石15份,添加到一带盖钢桶中,侵入优质香油,浸泡数日后至火炉上,先用温火加热,后改用武火;待药渣稍有脆感后,将药渣捞出,并改用小火,趁热加入黄莲20份、冰片15份并不停的搅动,加速其融化,冷却后即为适用的药膏。
本发明的药膏没有不良反应,止痛和修复效果明显。同时,使用方便,只需要用压舌板或用金属刮刀外涂在创面约1-2mm厚,而病人活动不便时可制成饱和的油纱布直接帖敷在创面,适当包扎。本发明的药膏利用油纱布帖敷法,既方便患者又不影响治疗,提高了治愈率,换药次数可根据病人的创面渗出和疼痛大小决定。
下面,本发明用于临床方面的情况介绍:
2011年4月3日,滨州市无棣县高田农行张荣花,女,60岁,开水烫伤右脚背面二度,部分达二度深,有大水泡,烧伤面积2%,采用外涂,油纱布包扎治疗,每日换药2次,半月后创面愈合,无疤痕产生。
2011年9月10日,滨州市无棣县泊头镇南王村李连圈之女,2岁,在屋内玩耍时不慎被开水烫伤,左手上下臂腋窝至同侧胸腰部面积达11%,因急于脱衣,导致大部分表皮脱落,成二度烫伤,经用本发明药膏,采用外涂,油纱布包扎治疗,一个月后创面愈合,无疤痕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殿信,未经吴殿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3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质类芽孢杆菌产胞外多糖培养基
- 下一篇:一种格子型球磨机给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