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28234.2 | 申请日: | 2013-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奕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奕坤 |
主分类号: | E03D5/10 | 分类号: | E03D5/10;E03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水 全自动 智能 座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生间使用的卫生洁具,特别是一种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
技术背景:
目前卫生间使用的座便器种类繁多.多数有贮水箱,按水箱位置分类,有分体式和连体式,水箱无论大小都占用卫生间的有限空间,视觉不美观。座便器按用水量分为普通型和节水型。节水型座便器用水量为6-8升,为了节水,有些产品分别安装有大、小便冲洗按钮,无论那种座便器,有水箱必然要在排污口连接虹吸管弯头,利用虹吸原理排泄粪便水,同时进行水封,阻隔废气溢出。虹吸现象的产生必须有一定的水量及水压,有些产品为追求节水,不惜缩减排污口直径以加强虹吸效果,其结果是当粪便多时无法一次吸走,需反复多次,耗水量更大。近期市面上也有智能座便器出售,但离不开传统的水箱,粪便水仍通过虹吸弯头排泄及作水封,节水效果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人体感应、大小便冲水水量按实际需要分别设置的、全自动不需人手操控的、粪便水为直排式的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
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它由座便器多功能智能盖板,座便器垫板,座便器瓷壳体,手动冲水开关,进水管,便池,排污口组成,其特征在于座便器瓷壳体有后盖板嵌入式密封连接,座便器多功能智能盖板下有人体感应器,人体感应器与设置按钮、冲水自动装置开关、电源插头组成全自动智能冲水系统,座便器瓷壳体内的便池由支撑闸板支撑,便池的排污口分上排污口及下排污口两段,排污口直径100毫米,中间有水斗分隔,下排污口与下水道固定连接,上排污口伸入水斗内水中,水斗是贮水容器,其横截面为半圆形或梯形,用不锈钢或塑料制成,水斗经水斗轴承与座便器瓷壳体活动连接,水斗支承点距水斗口沿20毫米,水斗内有浮球与浮球阀连接,水斗的外侧有一根牵引索与手动排污按钮连接,水斗内后侧靠上沿口处固定有重力复位块,水斗前侧上沿口与防碰撞胶垫碰撞接触,防碰撞胶垫固定在座便器瓷壳体内便池的底部,进水管进入座便器瓷壳体内连接一个四通接头,分三条供水路线,第一条,经冲水自动装置开关与圆周喷水管连接,圆周喷水管为不锈钢管,上面钻有许多均匀分布的小孔,它固定在座便器垫板下面座便器瓷壳体内;第二条,经手动补水开关与圆周喷水管连接;第三条,连接浮球阀向水斗供水。
本发明所述的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采用人体感应器与设置按钮、冲水自动装置开关、电源插头组成全自动智能冲水系统,能感知人体是否大小便,并按预先设置的大小便用水量自动进行冲水,小便用水量为3升、大便用水量为4升,用水量符合并低于国家节水型卫生洁具标准。同时抛弃传统的水箱、虹吸管,采用能自动翻转的水斗,直接将粪便水排入下水道,从而克服贮水箱及虹吸管存在的各种弊端,令座便器体积缩小,显得小巧美观,排泄顺畅,密封性能优越。本发明结构紧凑、巧妙、科技含量较高、不需人手操控,适合不同档次卫生间使用,更适合卫生洁具厂家作为更新产品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拆除盖板、垫板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拆除盖板、垫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拆除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供水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节水型全自动智能座便器外观结构示意图,它与传统座便器外观基本相似,只是没有外露水箱,座便器瓷壳体4为整体烧制,顶部连接有座便器多功能智能盖板1,座便器垫板3,打开座便器多功能智能盖板1,可见座便器垫板3后方有人体感应器2,它与设置按钮7、电源插头5、座便器瓷壳体4内的冲水自动装置开关11、组成全自动智能冲水系统,该系统技术成熟,为外购部件。当人体靠近并打开座便器多功能智能盖板1时,人体感应器2即可根据占用时间长短,判断大、小便,即小便用时小于60秒,大便用时超过60秒,自动装置开关11即可自动控制大便冲洗便池用水量为2升,小便冲洗便池用水量为1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奕坤,未经黄奕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8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