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空壳薄壁铸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4610.6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6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余林;狄海兵;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和鑫艺术品创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3/04 | 分类号: | B22D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空壳 薄壁 铸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合金铸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就是提供用于空壳薄壁铸件的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铸件组织致密、均匀,不会产生缩孔、气孔,而且生产工艺简单,能够满足高品质空壳薄壁铸件的需求。
背景技术:
薄壁空壳铸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制造业和艺术铸造也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CN97118729.0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空壳薄壁铸件的制备方法。该实用新型涉及将制备好的砂型浸入半固态合金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待其冷却至室温并清砂处理之后,即可获得薄壁合金制品。该制备技术中,熔体温度处于半固态温度区间,且固相分数高,流动性差,填充性能不佳,造成局部狭窄区域难以成形;氧化物容易附着与铸件上,对砂型、砂芯的要求很高,需要严格控制水分。因此,通过该方法所制得的铸件组织疏松、铸造缺陷多,最终导致铸件机械加工困难、耐蚀性差、使用寿命短。
CN02133413.7介绍了一种金属材料凝壳铸造工艺,制备工艺包括铸造铸型-烘干或焙烧-熔炼金属材料-凝壳结晶成形-倒出多余金属材料液体-冷却清理,其所用的合金熔体温度高于合金液相线温度100-150℃,然后直接浇注入铸型中,待其停留1-5分钟后从铸型中将 多余金属材料液体倒出。采用该种方法制备的薄壁铸件尽管填充性能好、组织致密,但是铸件壁厚不均匀,工艺控制困难,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实用新型新的薄壁铸件制备技术,以满足对薄壁铸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苛刻使用环境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空壳薄壁铸件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工艺控制简单、操作方便,所制各的铸件组织致密、均匀,且不会产生缩孔、气孔缺陷,所制得铸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空壳薄壁铸件的装置,包括感应加热炉、设置在感应加热炉内部的砂型、与砂型连接的负压舱、真空泵;所述砂型与感应加热炉之间设置有合金熔体;所述砂型端部设置砂型排气管、砂型排气管与负压舱连接;所述负压舱通过负压舱连接管与真空泵连接。
所述真空泵上设置有真空泵阀门,负压舱连接管上安装有压力表。
所述感应熔炼炉的坩埚底部设置有电磁搅拌装置。
所述感应加热炉外壁设置有冷却装置,感应加热炉底部设置有电磁搅拌器。
所述砂型排气管与负压舱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需要制备出透气性好的砂型,并在砂型端部 设置砂型排气管;其次,将熔体温度控制在该合金的液相线温度以下0-20℃,保持半固态熔体液相分数>80%;再次,在砂型浸入熔体中时,需迅速对砂型或砂型抽气;最后,在砂型表面凝结一层金属后,冷却清砂、去除多余部分合金即获得所需要的铸件。在该装置中,半固态合金熔体流变性能好,且在负压作用下填充性能大大改善,进一步可将砂型中的水汽、空气排除,改善成形铸件的内部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抽气,铸型避免形成负压,并布置电磁搅拌装置对熔体进行搅拌,可以改善半固态熔体微观结构,提高熔体的流变性能,能制备形状复杂的铸件。
2.运用该装置所制备铸件的外部质量优良,轮廓清晰,内部组织致密、均匀,而且不会产生缩孔、气孔,能够满足制备高品质空壳薄壁铸件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真空泵;2为砂型;3为铸件;4为合金熔体;5为感应加热炉;6为电磁搅拌器;7为砂型排气管;8为电磁阀;9为负压舱;10为压力表;11为负压舱连接管;12为真空泵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空壳薄壁铸件的装置,包括感应加热炉、设置在感应加热炉内部的砂型、与砂型连接的负压舱、真空 泵;所述砂型与感应加热炉之间设置有合金熔体;所述砂型端部设置砂型排气管、砂型排气管与负压舱连接;所述负压舱通过负压舱连接管与真空泵连接。
所述真空泵上设置有真空泵阀门,负压舱连接管上安装有压力表。
所述感应熔炼炉的坩埚底部设置有电磁搅拌装置,以便对半固态熔体进行搅拌。
所述砂型排气管与负压舱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
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和鑫艺术品创作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和鑫艺术品创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4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铸中间包包盖
- 下一篇:一种结晶器自动推渣的加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