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泡温水式棕榈种子初期催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4795.0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8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恬;赖齐贤;陈敏;陈宗勇;王勤;张丽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泡 温水 棕榈 种子 初期 催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子初期催芽装置,具体是针对棕榈种子萌发前进行处理的气泡温水式棕榈种子初期催芽装置。
背景技术
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是国内分布最广,分布纬度最高的棕榈科常绿乔木。多数棕榈科植物的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2-28℃,因此应选择气温在20℃以上的季节播种。棕榈类植物的发芽时间一般都比较长,需经3-6个月,有的长达2年。目前棕榈种植仍采取传统的将棕榈种子直接进行播种的方式,种子发芽时间长、发芽率与整齐度均不高,延长了棕榈生产的周期,浪费了大量土地与劳动力,经济效益低。棕榈在园林造景、棕榈食品生产、棕榈床垫、枕垫生产中都是重要的原料,棕榈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但因棕榈林培育缓慢,一定程度十造成原料供不应求。棕榈林的培育需从种子的处理和育苗开始。现有技术的种子处理引发装置体积都很小,不适宜处理颗粒较大且种皮坚硬的棕榈种子,也不适宜对种子进行批量处理,不能满足棕榈造林的需要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0年12月1日公布了名称为“振荡型种子液体引发装置及方法”的专利技术,该装置不适用于对棕榈的种子的引发,每次引发种子的数量小,不具备批量化引发棕榈种子的规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泡温水式棕榈种子初期催芽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气泡温水式棕榈种子初期催芽装置,包括有进气管、出气管、桶体和支架,桶体为具有隔热层的保温桶体,顶部的桶盖也具有隔热层,桶体上部有出水气口,下部有圆形的筛孔隔板,桶底有带阀门的排污口,筛孔隔板与桶底之间的保温桶体侧壁上有进温水管和进高压气管,进温水管的另一端接锅炉,进高压气管的另一端接高压气泵,支架的上端与保温桶体的中上部侧壁相对应的两侧各有一条转动短轴,筛孔隔板上的筛孔的最大孔径小于棕榈种子的平均粒径。
所述的高压气泵所置放的高度或部分进高压气管所架设的高度超过出水气口的高度。
所述的出水气口的口径大于或等于进水管的内径。
所述的桶盖上有透气孔和温度计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处理过程温度相对恒定,筛孔隔板的设计和高压气的通入减少了杂质对筛孔的堵塞以达到通气较好的效果,又使细小杂质和种子被筛选下落至排污口被水排出,本装置所占环境空间小、一次性可处理的棕榈种子数量多、有利于棕榈工厂化大规模处理种子,能有效的提高棕榈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整齐度,缩短棕榈发芽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本气泡温水式棕榈种子初期催芽装置,包括有进气管、出气管、桶体和支架,桶体为具有隔热层的保温桶体9,顶部的桶盖1也具有隔热层,桶体上部有出水气口11,下部有圆形的筛孔隔板8,桶底有带阀门的排污口5,筛孔隔板8与桶底之间的保温桶体侧壁上有进温水管7和进高压气管4,进温水管的另一端接锅炉,进高压气管的另一端接高压气泵3,支架6的上端与保温桶体9的中上部侧壁相对应的两侧各有一条转动短轴10,筛孔隔板8上的筛孔的最大孔径小于棕榈种子的平均粒径。
所述的高压气泵3所置放的高度或部分进高压气管4所架设的高度超过出水气口11的高度。
所述的出水气口11的口径大于或等于进水管7的内径。
所述的桶盖1上有透孔2和温度计插孔。
本装置一般可设计为桶高1.5m,桶内径为1m,具有透气孔的桶盖1连同整个保温桶体9都悬空固定在支架上,支架6顶部在桶体9高的中上部位的两侧各有一条转动短轴10,出料时只需在保温桶体上部或下部推或拉即可旋转桶体,倒种子出桶体。桶体有保温层,有出水气口以及进温水管、进高压气管,进气口与高压气泵相连接,这种结构能够维持桶体内部的温度,桶体占地面积虽小但能一次性较大批量地处理棕榈种子,进料出料方便,克服了传统的起泡柱方法和滚桶方法需用空调在整个室内调控温度而消耗大量电能的弊端,而且这些传统方法容量小、进出料不方便、处理量少。
本装置内部所用的筛孔隔板8为可拆卸式圆形隔板,隔板直径为1m,筛孔隔板安装在高于桶底部约150mm处,板上有均匀分布的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筛孔,若为椭圆形筛孔,其孔径为4mm×2mm,椭圆形的设计阻止了棕榈种子和杂质完全落入筛孔,克服了传统的起泡柱方法种子易堵塞筛孔从而造成通气不均匀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4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吸附式衣架挂钩
- 下一篇:头部装备和安装在帽子上的摄像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