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由组合式可旋转排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1978.2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7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潘思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3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智海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 组合式 旋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排插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由组合式可旋转排插。
背景技术
一般家庭中,由于家装时已经布好暗线,若原来线路中的插座不够用,那必须得使用排插。在生活中,我们一般使用的排插都是长方体的,即在一块空间有限的板子上安排若干两孔或三孔式的插孔。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当插了越多插头的时候,尤其是插入了稍微大一点的插头,就会导致旁边的插孔位置上其他的插头插不进去,以至于必须隔一两个插孔插上,这样,不仅造成了排插空间的浪费,也浪费了资源。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由组合式可旋转排插,其通过插座上不同面上插孔的转换,解决传统技术中插孔在同一个面上供插头的插入空间不足的问题,从整体上节约了排插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自由组合式可旋转排插,包括有若干排插单体,每个排插单体包括有外壳、自外壳前端面向外凸伸的插接头、凹设于外壳后端面上且外壳任意翻转后都能与其它排插单体的前述插接头配合的插接槽,每个排插单体还包括有设置于外壳内以连接前述插接头和插接槽的电源线;每个排插单体的外壳侧面上设置有供用电设备接电源使用的插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头及插接槽均系圆管结构,前述外壳相对插接头及插接槽可旋转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有彼此连接的套筒部和方体部,前述插接头及插接槽分别设置于套筒部的两端,该方体部连接于套筒部的周侧上,该方体部上具有沿套筒部方向延伸的上、下侧面,前述插孔分别开设于上、下侧面或者仅开设于其中一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当前述前述插孔分别开设于上、下侧面时,该上、下侧面上的插孔为不同插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当前述前述插孔分别开设于上、下侧面时,该上、下侧面上的插孔内的金属弹片相同,且上、下侧面上的插孔位置完全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为方体结构,其具有六个方形面;前述插接头和插接槽均系圆管结构,该插接头包括有四个结构相同的插接柱,该四个插接柱的对角线相等且彼此垂直,并该两对角线分别平行于外壳前端面的相应边;相应地,该插接槽包括有四个结构相同的插接孔,该四个插接孔的对角线相等且彼此垂直,并该两对角线分别平行于外壳后端面的相应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孔开设于前述外壳的相邻侧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同一排插单体内位置相对应的插接柱和插接孔由前述一电源线单独连接,并前述插孔的正负极分别连接于两相邻设置的插接孔或插接柱。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具有便于观察外壳内部的透明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保证排插整体安全性的控制开关单体,该控制开关单体包括有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保险丝,该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排插单体连接的插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系通过将排插设计为单体式的,使用时按需组合相应数量的排插单体即可,且这些排插单体之间可以通过其连接结构来转换插孔所在面的位置,如此,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相邻设置的插孔不便插头插入或插头拥挤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从整体上节约了排插所占用的空间,而且,减少了传统技术中插头拥挤引起的安全隐患。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产品的一种变换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产品的另一种变换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实施例的几种单个方体排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单个方体排插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示单个方体排插的另一种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7是方体排插与方体控制开关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方体排插与方体控制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单个方体排插内部的接线图。
附图标识说明:
1、排插单体
11、外壳 111、套筒部
112、方体部 12、插接头
13、插接槽 14、插孔
1′、排插单体 11′、外壳
12′、插接柱 13′、插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未经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19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束压接机送线装置
- 下一篇:主机板测试用的转接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