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台行车不等重的抬吊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4319.6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3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白凤军;贾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B66C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台 行车 不等 抬吊吊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冶金、电力等行业中重型设备的吊装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三台行车不等重的抬吊吊具。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轧机牌坊、锻压机上下横梁等重型设备都相当重,远超过厂房内配备行车的单台起吊能力,双台行车的起吊的能力也不能满足要求。工程实践中,习惯上采用大吨位履带吊或汽车吊吊装就位,这种方法工程费用较高,有时受现场作业环境影响较大,需做大量临时措施,甚至无法吊装,施工效率也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三台行车不等重的抬吊吊具,该吊具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又降低了施工时间,并且使用安全、可靠。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台行车不等重的抬吊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台行车和两根主梁,第一主梁一端与第一行车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主梁底部铰接;第二主梁上端与第二行车和第三行车连接。
上述第一主梁一端通过纵向销轴与第一行车连接,另一端通过横向销轴和连杆与第二主梁铰接;第二主梁上端通过两个纵向销轴与第二行车和第三行车连接。
上述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为箱型梁。
本实用新型使用三台不等重的行车和两根主梁作为抬吊吊具,第一主梁及第二主梁下端吊点的设置依据行车的额定承重载荷及所抬重物的重量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要求三台行车所承担载荷的百分比一样,从而保证吊装的安全性。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套三台行车不等重的抬吊吊具,具体包括:一根第一主梁6,按箱型梁设计,腹板处设置加强肋板(图中未画出);一根第二主梁4,按箱型梁设计,腹板处 设置加强肋板(图中未画出)。第一主梁6一端通过纵向销轴8与第一行车1连接,另一端通过横向销轴和连杆5与第二主梁4铰接;第二主梁4表面两端点分别通过两个纵向销轴9与第二行车2和第三行车3连接。第一主梁及第二主梁下端吊点的设置依据行车的额定承重载荷及所抬重物的重量设计,最大限度的要求三台行车所承担载荷的百分比基本一样,保证吊装安全。上述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遵循《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第二行车2与第三行车3抬吊第二主梁4,根据第二行车2及第三行车3的超重能力比对第二主梁4进行载重分配,在平衡点处焊接吊点。第一主梁的一端通过第一行车1起吊,另一端与第二主梁4通过销轴及连杆5铰接,以保证行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力能够始终均匀分配。第一主梁6与重物7可以通过吊钩连接,也可直接用钢丝绳捆扎,这样就实现了三台行车按载荷百分比分别承担载荷,从而实现安全吊装重物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43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拉葫芦下钩总成
- 下一篇:一种井式炉新型多用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