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膨胀式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6498.0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5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贾海峰;罗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4/34 | 分类号: | B01D24/34;B01D24/40;B01D24/4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滤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污染治理领域一种水处理构筑物,特别涉及一种可膨胀式滤池。
背景技术
滤池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构筑物,被广泛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降低水体浊度。传统滤池具有如下特点:
1、传统滤池通常具有固定的刚性外壁作为滤料填充空间。为了满足出水水质要求,滤料层厚度需要满足一定要求。
2、滤池经过一定工作周期后,进行水流流向自下而上的反冲洗时,滤料滤床膨胀,厚度大幅增加,需要提供足够的反冲洗水头以满足反冲洗所需能量。
3、滤料层厚度越大,垂向的反冲洗强度越不均匀,越不利于彻底、充分地进行滤料反冲洗。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膨胀式滤池,具有可调节滤料厚度的滤池结构,这种滤池在不同工作周期,能够根据需要改变滤料厚度,使得其在正常过滤时,能满足设计滤层厚度;反冲洗过程时,降低滤料层高度,从而减少反冲洗能耗,提高反冲洗效率;具有节能降耗、提升滤料反冲洗效果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膨胀式滤池,包括污水进水管1,污水进水管1的出口与进水堰槽3相连通,进水堰槽3通过其一侧设置的进水堰板4与过滤室7相通,过滤室7底部设置有反冲洗出水管6,过滤室7内部设置有填料室14,填料室14上部安装有上覆穿孔板9,位于上覆穿孔板9两侧设置有布水通道8,填料室14的外侧设置软质弹性滤池外壁11,软质弹性滤池外壁11的外侧是薄壁穿孔板构造的滤池侧壁辅助支撑10,滤池侧壁辅助支撑10与下层穿孔板13的一端连接、下层穿孔板13的另一端与软质弹性滤池外壁11连接,下层穿孔版13下设置有曝气管22,过滤室7外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反冲洗水渠15,反冲洗水渠15与外侧的出水渠16相连通,反冲洗水渠15的顶端设置有反冲洗进水管17,出水渠16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水管20。
相比传统刚性外壁滤池,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软质弹性滤池外壁,可根据不同工况调节滤料层厚度,提升反冲洗效果,节省反冲洗能耗。在反冲洗过程中,虽然由于曝气作用滤料层膨胀,但由于填料室横截面变大,滤料总体厚度不会发生较大增加,利于反冲洗的有效进行,降低了反冲洗能耗。本实用新型建造方便,操作简单,结合气动阀及PLC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自动化运行,特别适用于分散的小型污水处理。在城市河道污染日益严重,群众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重污染河道污染物快速分离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工况下的主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膨胀式滤池,包括污水进水管1,污水进水管1上安装进水阀2,污水进水管1的出口与进水堰槽3相连通,进水堰槽3通过其一侧的设置有进水堰板4与过滤室7相通,过滤室7底部设置有反冲洗出水管6,反冲洗出水管6上安装有反冲洗放水阀5,过滤室7内部设置有填料室14,填料室14内填充有填料12,填料室14上部安装有上覆穿孔板9,位于上覆穿孔板9两侧设置有布水通道8,填料室14的外侧设置软质弹性滤池外壁11,软质弹性滤池外壁11的外侧是薄壁穿孔板构造的滤池侧壁辅助支撑10,滤池侧壁辅助支撑10与下层穿孔板13的一端连接、下层穿孔板13的另一端与软质弹性滤池外壁11连接,布水通道8下方设有反冲洗控制阀21,下层穿孔版13下设置有曝气管22,过滤室7外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反冲洗水渠15,反冲洗水渠15与外侧的出水渠16相连通且之间设置有出水闸门18,反冲洗水渠15的顶端设置有反冲洗进水管17,反冲洗进水管17上设置有反冲洗进水阀23,出水渠16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水管20,出水管20上设置有出水阀门19。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6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