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产养殖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524.1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9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伊祥华;戴华伟;郑嘉宇;刘长军;谢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山县东盛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产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器具,具体讲是一种水产养殖筐。
背景技术
养殖筐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行业中,例如,人们普遍采用养殖筐来养殖梭子蟹,把梭子蟹放置于养殖筐中,然后把养殖筐放入养殖塘中,并需要将养殖筐固定,一般在养殖池底部修建用于放置养殖筐的底座,把各个养殖筐分别放置于底座上,以使养殖筐固定,使养殖筐不会完全沉入水底,这种养殖筐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在养殖池底部修建底座,耗费人力物力,增加了成本,且养殖筐由于水的浮力容易失去平衡,使养殖筐放置不稳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不用在养殖池底部修建底座,节省成本,且放置稳固的水产养殖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产养殖筐,它包括一侧为底面另一侧为开口的养殖筐本体,所述的养殖筐本体上设有可使养殖筐本体漂浮于水面的浮体。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该水产养殖筐设有浮体,可使养殖筐漂浮于水面,使用该养殖筐时,将多个养殖筐沿直线排列,然后用绳子将一排养殖筐连起来,并将绳子固定,这样就使养殖筐定位了,不再需要在养殖池底部修建底座,节省了成本,并且浮体使养殖筐漂浮的同时使养殖筐不容易失去平衡,使养殖筐固定稳固。
作为改进,所述的养殖筐本体设有沿开口的端面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的浮体上设有与养殖筐本体的开口的大小形状一致的通孔,养殖筐本体固定于通孔内,浮体的上表面与延伸部的下表面相抵,浮体通过通孔从养殖筐本体的底面套入,直到浮体与延伸部的下侧面相抵,此时养殖筐本体与浮体紧配合,使浮体与养殖筐本体固定牢固,同时浮体与养殖筐本体套接的方式也方便更换浮体。
作为改进,所述的养殖筐本体从开口至底面逐渐缩小,使得养殖筐的底面小于浮体的通孔,方便浮体套入养殖筐。
作为改进,所述的浮体为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成本低,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产养殖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产养殖筐的养殖筐本体与浮体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养殖筐本体;101、底面;102、开口;103、延伸部;2、浮体;20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水产养殖筐包括一侧为底面101另一侧为开口102的养殖筐本体1,所述的养殖筐本体1设有沿开口102的端面向外延伸的延伸部103,所述的养殖筐本体1上还设有可使养殖筐本体1漂浮于水面上的浮体2,所述的浮体2上设有与养殖筐本体1的开口102的大小形状一致的通孔201,浮体2通过通孔201从养殖筐本体1的底面101套入,直到浮体2与延伸部103的下侧面相抵,此时养殖筐本体1与浮体2紧配合,养殖筐本体1被固定于通孔201内,浮体2的上表面与延伸部103的下表面相抵,浮体2托住延伸部103,使养殖筐本体1漂浮于水面。
所述的养殖筐本体1从开口102至底面101逐渐缩小,养殖筐本体1的底面小于浮体2的通孔201,使浮体2比较容易从养殖筐本体1的底面101套入。
所述的浮体2的材料为泡沫塑料,所述的养殖筐本体1的材料为塑料。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山县东盛水产有限公司,未经象山县东盛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溅水鞋
- 下一篇:掘进工作面井巷全自动安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