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2823.1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2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敬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敬茂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胃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一些无自主进食能力的胃肠患者常需要借助胃管来进行胃肠内营养和能量的支持,使用时需将胃管从鼻孔内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目前,胃管的材质多为硅胶类的软质材料,在进行置管操作时,由于胃管比较软,对于意识清醒的人来说,通过他们自身的吞咽动作可帮助医生将胃管伸入胃内,然而对于一些意识不清醒的人来说,因其不能自主进行吞咽动作,医护人员就很难将柔软的胃管插入胃内。现有的胃管主要包括导管,导管的前端一般设置有一个与注射器乳头相适配的注射开口,导管的末端开设有导管出口,使用时即可通过流质注射器将流质食物注入胃管,再通过胃管将流质食物引入病人的胃部,然而当患者既需要来自流质食物的营养供给,又需要通过胃管注射药物时,胃管的一个注射开口就不能满足需要了,临床医疗中往往拆下原来的流质注射开口换接呈药物注射开口,反复的拆开、换接、再拆开、再换接,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增加了胃管与细菌和病毒接触的机会,给患者带来了安全隐患。
此外,胃管插入后,常规的固定方法是用胶带将胃管固定在鼻翼或面颊部,这种固定方法并不牢固,随着病人体位的活动以及鼻翼上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会造成胶带的拉脱,近而导致胃管被拉到贲门以上甚至把胃管拉出体外,重置胃管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单单一根胃管往往会造成胃内容物返流进入气管,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医用胃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用胃管,包括胃管本体和沿胃管方向穿设在胃管本体内的导丝,所述胃管本体的前端为锥形盲端,胃管本体的末端设置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头与胃管本体的末端相连接,所述导丝的末端伸出胃管本体并从上述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头伸出,所述导丝的末端固设有拉环,所述胃管还包括依附胃管本体的一侧外壁设置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沿胃管本体的外壁到胃管本体的末端伸出,所述充气管的前端连通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环设在胃管本体上,所述充气管的末端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为单向阀充气口,所述充气气囊与锥形盲端之间的胃管本体上开设有筛孔,所述胃管本体靠近三通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两侧设置有粘贴面,所述粘贴面的形状与鼻翼曲线相适配,所述粘贴面上设置有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在胃管内穿设有一导丝,借助导丝的硬度进行插管,方便了对无吞咽意识的病人进行置管操作;三通接头的设置便于患者进行流质食物以及药物的同时注射;充气气囊的设置有效地防止了胃内容物的返流;套管、粘贴面以及固定带的设置可使胃管的固定更加牢固,减少了病人体位的活动以及鼻翼上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所造成的胶带滑脱,最终导致胃管被拉到贲门以上甚至被拉出体外的概率。
所述充气气囊上均布有若干个凸泡,凸泡的设置增大了充气气囊的摩擦系数,避免了抽插胃管过程中充气气囊的脱落。
所述导丝的前端为球冠形,将导丝的前端设置为球冠形,可防止导丝戳破胃管,造成流质食物或者药物的外流。
所述筛孔的直径为2~4毫米。
所述胃管本体的管壁上设置有刻度线,通过读取外部剩余胃管的刻度值可获知胃管的插入深度。
所述胃管本体是由硅胶制成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胃管置入准确,便于操作,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以及插管过程中病人的痛苦。
2、本实用新型中的胃管固定牢固,减少了病人体位的活动以及鼻翼上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所造成的胶带滑脱,最终导致胃管被拉到贲门以上甚至被拉出体外的概率。
3、本实用新型中的胃管便于对同时需要注射流质食物以及药物的患者进行注射,减少了胃管端口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患者的安全隐患。
4、本实用新型中的胃管可有效地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至气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胃管本体 2、充气管 3、三通接头 4、导丝 5、套管 6、充气气囊 7、充气口 8、凸泡 9、锥形盲端 10、拉环 11、粘贴面 12、固定带 13、第一接头 14、第二接头 15、筛孔 16、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敬茂,未经杨敬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28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线消毒灯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甘蔗种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