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煤锅炉尾气除尘、余热回收和酸雾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1566.1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0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琳;侯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B01D50/00;B01D4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锅炉 尾气 除尘 余热 回收 去除 装置 | ||
1.一种燃煤锅炉尾气除尘、余热回收和酸雾去除装置,按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粉尘去除区、余热回收区和酸雾去除区,粉尘去除区采用三级串联除尘形式,依次包括预过滤器、旋风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余热回收区设置多组并联的防腐高效板式换热器回收余热,将气体温度由150℃~160℃换热至50℃以下;酸雾去除区设置纤维层过滤捕集介质去除酸雾。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除尘后的尾气进入余热回收区,余热回收区设置两个并联的区域交替使用,每个区域内设置多组并联的防腐高效板式换热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防腐高效板式换热器为气液间接换热器,流经气体压力损失不大于300Pa,换热的另一介质为常温水。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收余热后的尾气进入酸雾去除区,酸雾去除区设置两个并联的区域交替使用,每个区域内设置纤维层过滤捕集介质。
5.按照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酸雾去除区气体通过纤维层过滤捕集介质的流速小于0.1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15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