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便节能型旋挖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2042.6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董彦宗;董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书彬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便 节能型 钻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要用于岩土桩基施工的旋挖钻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外旋挖钻机的钻杆全为多层伸缩式钻杆,一般为4层、5层或6层。这种形式的钻杆有一个较大的优势,即钻杆本身可根据孔深自由伸缩以适应不同深度及孔径,但由此也带来旋挖钻机钻杆自重较大的问题。例如:某厂TR220D钻机钻杆分5层,展开长度达65米左右,重达9至10吨(有的钻杆达6层,重12至14吨)。但多数工地上,钻机作业孔深只有20-40米,只用到钻杆的2层或3层,其余部分没有用到,但由于结构的限制,每次钻孔时都会将里层无用的钻杆随同有用的钻杆一起送下或提上,笨重费力,既浪费燃油,又加大了钻机及与之配套的卷扬机、钢丝绳等的磨损,降低其寿命,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便节能型旋挖钻杆,可大大减少钻杆在工作时的整体重量,在提升及下放钻头时可达到减少燃油消耗和减轻设备磨损的目的,获得既省力又节能的效果,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轻便节能型旋挖钻杆,包括最外层钻杆管,最外层钻杆管上设有最外层钻杆管外键和内键,其特征在于最外层钻杆管向里还依次套有n个内层钻杆管,并设有最内层轻式钻杆,该最内层轻式钻杆的外面设有最内层轻式钻杆外键,最内层轻式钻杆的外面向外依次设有m个(相互配合的直径不同的)扭矩短节管,最外面的扭矩短节管与最里面的内层钻杆管相连接,每个内层钻杆管和扭矩短节管均设有内键和外键,每个内层钻杆管上部均固定有外下限位环,该外下限位环下行时均被其外邻的内层钻杆管的内键限位;所述最内层轻式钻杆的下部设有钻杆托盘,所述最内层轻式钻杆的下部设有m个扭矩短节管的上限位块,所述m个扭矩短节管的上限位块的上部设有拉力杆或钢丝绳,该拉力杆或钢丝绳上设有钻杆下限位机构,该钻杆下限位机构和第n个内层钻杆管的顶部接触限位;其中m为零或自然数,n为零或自然数,且m+n≥2。
所述的m+n=2、3或4较好或常用。
所述的外下限位环的下方还设有活动式外下限位环。
所述的钻杆下限位机构较好的结构为:设有外下限位帽,外下限位帽与第n个内层钻杆管的顶部接触限位;有两半套式限位盖和外下限位帽的中心孔配合,两半套式限位盖的中心孔和拉力杆配合,拉力杆或钢丝绳上固定有限位挡块。
所述的钻杆下限位机构的结构也可为:两半套式限位盖和外下限位帽制成一体式结构,其余同上;或为其他结构。
所述的m个扭矩短节管的上限位块为长销轴形较好,装于最内层轻式钻杆的下部分和拉力杆或钢丝绳间的绞联件的孔中。
所述的m个扭矩短节管的上限位块也可为其他结构,如为固定在拉力杆上的固定盘等。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之不足,可大大减少钻杆在工作时的整体重量,尤其是在钻较浅的孔时效果更极为明显,在提升及下放钻头时可达到减少燃油消耗和减轻设备磨损的目的,获得既省力又节能的显著效果,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以TR220D钻机的钻杆为例,若孔深在39米以内时,第4层及第5层钻杆未投入使用,未投入使用部分钻杆重量达3.5吨左右;若孔深在26米以内时,第3层、第4层及第5层钻杆未投入使用,未使用部分重量达5吨左右;而现在所用的钻杆由于结构的限制,只能在工作中将钻杆整体提升、下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旋挖钻杆,最大可减少钻杆重量的50%左右,大大减少了燃油消耗,做到了节能减排,而且大大减轻设备磨损,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做详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或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图1中件号6扭矩短节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展开1节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书彬,未经董书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2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