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防泵吸管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9750.1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5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5/68 | 分类号: | A62C3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泵 吸管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器材,特别是一种消防泵吸管接口。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96244970.9和99254136.0中,本申请人已申请了两种带过滤器的消防吸管接口,实现了既可直接连通消火栓,也可以从开放式水源取水。但在该消防吸管接口实际的使用中,过滤头和连接管是一体生产,生产难度大,加工效率低,设备通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生产且可单独更换过滤头的两用消防泵消防吸管接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消防泵吸管接口,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轴管、活动接环、固定接环、连接管和过滤头,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过滤头之间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过滤头和连接管可分开生产,利于分别加工;另外,在组装时可以根据连接管的形状灵活方便的更换相适配的过滤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过滤头相连的一侧设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环状第一凸缘,所述过滤头与所述连接管相连的一侧设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环状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活动连接可采用类似齿接手对接的形式,这种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实现,还便于形成不同标准的接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各沿其圆周等间距设有多个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通过穿过二者所述通孔的螺栓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活动连接采用类似齿接手对接的形式,既易于实现、固定牢固,又可方便拆卸。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连接管是一体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加工使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过滤头是一体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加工使用。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与固定接环连接的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螺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连接管与固定接环相连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连接轴管,2、活动接环,3、固定接环,4、连接管,5、过滤头,6、第一凸缘,7、第二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本申请人此前的两件实用新型专利在生产中还存在一些不便,本实用新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一种消防泵吸管接口,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轴管1、活动接环2、固定接环3、连接管4和过滤头5,连接管4与固定接环3连接的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螺纹,该螺纹可二次加工得到也可通过模具加工与连接管4一起制成,所述连接管4与所述过滤头5之间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由于过滤头5和连接管4可分开生产,利于分别加工,在组装时可以根据连接管的形状灵活方便的更换与其相适配的过滤头。
连接管4与过滤头5之间的活动连接可优选采用如下方式实现:连接管4与过滤头5相连的一侧设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环状第一凸缘6,过滤头5与连接管4相连的一侧设有径向向外伸出的环状第二凸缘7,第一凸缘6与第二凸缘7之间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第一凸缘6与第二凸缘7形状大小相同并沿其圆周等间距设有多个螺孔,将第一凸缘6与第二凸缘7对置放置,第一凸缘6和第二凸缘7的通孔也两两相对紧靠在一起,采用类似齿接手的方式用螺栓穿过两个凸缘上的每对紧靠的通孔,完成固定连接。
第一凸缘6与连接管4优选制成一体件,第二凸缘7与过滤头5优选制成一体件,以便于组装使用。
另有一点说明如下,与本申请人此前的实用新型申请文件内容相比,本实用新型去掉了水管接管和连接环的部分,简化了产品,并使本实用新型可直接用于和消防泵连接,使得该消防泵接口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因此与本人此前的实用新型中的消防吸管接口相比,连接轴管1也不必具有外螺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97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防自动巡检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多景区一票制电子门禁票务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