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埋式连墙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8220.5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董荣贵;陈希;杨亦贵;吉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5/04 | 分类号: | E04G5/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埋式连墙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埋式连墙件。
背景技术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建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业突飞猛进,人们为了节约用地,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剪力墙结构在建筑业设计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目前在建筑施工中,为了防止脚手架倾覆,需要在剪力墙上打眼,然后将连墙杆穿过剪力墙,在剪力墙两边将连墙杆的一端固定在墙体中,连墙杆的另一端通过扣件与脚手架相连。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会在剪力墙上留下穿墙眼,维修十分困难;第二,由于需要对连墙杆进行固定很容易造成墙体内外部保温材料层的损坏。
为解决上述连墙件的缺陷,人们开始研究预埋式连墙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预埋式脚手架连墙件【授权公告号:CN202157529U】,该连墙件包括预埋钢筋和连接套筒,预埋钢筋的一端呈弯钩状,另一端加工有螺纹,连接套筒的一端旋装在预埋钢筋的螺纹端上,连接套筒的另一端插入钢管进行周圈焊接,钢管通过扣件与手脚架相连。虽然该连墙件不会在墙体上留下穿墙孔,不会造成墙体渗漏,但是焊接过程容易对墙体造成不良影响,且钢管不可循环使用,形成较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预埋式连墙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材料循环使用从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预埋式连墙件,其特征在于,本连墙件包括可以部分预埋在墙体内的预埋体和用于架接脚手架的连墙管,所述连墙管可拆卸地套设在预埋体上。
预埋体预埋在墙体内,不必在墙体上穿孔,墙体上就不会留下穿墙孔,这样就避免了墙体渗水或漏水的现象产生,同时也消除外墙面二次施工而引起相关部位或外观损坏的可能;连墙管可拆卸地安装在预埋体上,可以循环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本连墙件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建筑施工。
在上述的一种预埋式连墙件中,所述预埋体为圆柱体金属棍,所述金属棍一端预埋在墙体内,另一端伸出墙体并具有外螺纹,所述连墙管的一端具有和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连墙管通过螺纹连接在金属棍上,螺纹连接安全可靠、便于拆卸。
在上述的一种预埋式连墙件中,所述预埋体由钢筋弯折而成,其两端向同一方向平行延伸并预埋在墙体内,预埋体的弯折部伸出墙体,所述连墙管上具有螺栓孔,所述连墙管通过螺栓或插销限位在预埋体上。用钢筋做预埋体,成本低;弯折后的钢筋承载能力好,也便于连墙管的安装;连墙管通过螺栓或插销安装在预埋体上,安全可靠、便于拆卸。
在上述的一种预埋式连墙件中,所述钢筋的弯折部呈圆弧状。圆弧状的弯折部有利于连墙管的插入和安装,同时也和螺栓或插销的外形相适应,使得弯折部和螺栓或插销的接触面更大,连接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预埋式连墙件中,所述钢筋的弯折部呈直条状。
在上述的一种预埋式连墙件中,所述螺栓或插销和钢筋的弯折部内侧面相抵靠,所述连墙管抵靠在墙体上。这样连墙管就不会轴向移动,稳稳地固定在钢筋上了。
在上述的一种预埋式连墙件中,所述钢筋的两端分别向背离彼此的方向弯折。这样钢筋更加稳定地固定在墙体上,使连墙件和墙体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
在上述的一种预埋式连墙件中,所述钢筋的直径为8-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墙管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预埋体上,使得连墙管可以循环使用,从而使建筑施工的成本降低,同时也避免了焊接工艺对墙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一中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连墙管;3、钢筋;31、弯折部;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预埋式连墙件包括预埋体和连墙管2,预埋体一部分预埋在墙体1上,一部分伸出墙体1,连墙管2用于架接脚手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82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