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摄像稳定器陀螺仪手持手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7520.1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5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昔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山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7/56 | 分类号: | G03B17/56;F16M13/04;F16M11/06;F16M1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新中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稳定 陀螺仪 手持 手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领域,尤其是指移动摄像稳定器所用到的手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前,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现阶段,人们在用摄像机或照相机来摄像时,基本上都是采用手持方式来边走边摄像,这时摄像机或照相机在拍摄过程中晃动或抖动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摄像效果或画面质量不佳,因此有人开发出了摄像平衡稳定系统,俗称为摄像稳定器。
当前的摄像稳定器主要包括有长条形的立柱、从上往下设置在立柱上的相机安装及重心调节结构、手柄结构和配重结构,我们知道摄像稳定器的自身重量很重,再装上相机后就会更重,而当前的手持握把要么是水平放置,要么是竖直放置的,而且这类稳定器的手持握把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随时调整握把的握持角度,因此,当前的这类手持摄像稳定器在推广应用方面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在手持摄像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来调整到合适的握持角度的摄像稳定器陀螺仪手持手柄结构,这样就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用腕习惯和手形特征来随时调整到比较舒服的握持角度,从而有利于手持摄像稳定器的推广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摄像稳定器陀螺仪手持手柄结构,包括有套接在一起的上、下连接轴,设在上、下连接轴的轴肩之间的水平转动轴承,套在水平转动轴承外的轴承外套,通过支架摆轴和套在支架摆轴外的支架轴承摆动连接在轴承外套上的Y型支架,以及握把;所述握把包括有手柄和手柄连接件,所述手柄连接件的头端通过握把摆轴和套在握把摆轴外的若干个手柄轴承与支架的尾端转动连接,尾端与手柄前端之间通过一条横轴转动连接,在手柄和手柄连接件相向的竖直端面之间分别设有相啮合的环形齿,在所述横轴一端螺纹连接有用来调整手柄和手柄连接件的夹角在90-180度范围内的锁紧旋钮。
在对上述摄像稳定器陀螺仪手持手柄结构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手柄和手柄连接件之间的横轴上套有弹簧。
在对上述摄像稳定器陀螺仪手持手柄结构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横轴是外螺纹轴,所述外螺纹轴一端拧在所述手柄连接件的螺纹孔中,另一端依次穿过弹簧、手柄的通孔后拧上锁紧旋钮。
在对上述摄像稳定器陀螺仪手持手柄结构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手柄轴承有2个或以上,它们套装在支架尾端的轴承孔中,在最前、后两端的手柄轴承外壁上设有能挡在轴承孔两端的凸肩。
在对上述摄像稳定器陀螺仪手持手柄结构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的握把摆轴和支架摆轴是螺钉,其中握把摆轴依次穿过支架尾端和手柄轴承后拧进到手柄连接件前端,而支架摆轴穿过安装在支架前端通孔中的支架轴承后拧进到轴承外套上;在所述支架轴承的外侧设有能贴紧到支架的通孔外壁上的轴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它是通过拧在横轴上的锁紧旋钮来控制环形齿的啮合与否来达到调整手柄和手柄连接件之间的夹角的,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用腕习惯和手形特征或同一使用者在不同时侯的握持角度需要来调整到比较舒服的握持角度,让使用者始终保持比较舒适的握持姿势,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手持摄像稳定器的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B -B向剖视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一(握把在水平方向360度旋转时);
图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二(握把在竖直方向上摆动时);
图6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到摄像稳定器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山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山摄影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75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直流两用车载空调系统
- 下一篇:新型汽车驱动桥壳板簧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