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名片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6212.7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3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F17/18 | 分类号: | B42F17/1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9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名片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名片盒。
背景技术
名片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可谓极其频繁。目前名片盒的结构,大都为顺应名片本身外形的长方形盒体状,使用时通过开启盒盖以取出盒内预存的名片;在实际使用时,人们越来越多的感觉到启闭盒盖所带来的繁琐性,从而亟待开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名片盒。
有鉴于此,申请人为宁波市鄞州华邦电子有限公司的于2011年8月26日申请的专利名称为“名片盒”(申请号:201110247592.3)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布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开口朝下的长方形盒体,盒体的开口处朝下设置,名片盒还包括覆盖盒体开口设置的底板,底板的一端与盒体的一端开口沿间由弹性夹持部件固定,盒体的远离弹性夹持部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向下推动底板以出名片的缺口;使用时,通过手指穿过盒盖上的缺口按压底板,使弹性夹持单元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底板向下活动并与盒体开口间形成一定缝隙,最终使预先存储于盒体内的名片显露并滑移出来以达到取名片的目的,而在取出名片并收回手指后,底板自然在弹性夹持部件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复至原始状态。上述结构固然改善了名片盒的部分使用性能,但是,其存在的缺陷也显而易见:由于上述名片盒的结构特殊性,使用时必然要保持其底板位于下方的使用状态,这样方可确保名片在底板与盒体开口间存有缝隙时能自然滑出或者说能够人为的方便的取出;然而,当底板位于下方并在其沿弹性夹持部件产生摆动时,先前位于盒体内的所有名片都自然在重力作用下滑至底板与盒体开口的缝隙处,从而造成大量名片直接蜂拥堵塞于上述缝隙,导致用户单张名片取出困难;更有甚者,当用户一不留神施力过多而导致底板与盒体开口间缝隙过大时,盒体内大量名片则直接沿其缝隙发生倾斜现象,反而给用户的实际使用带来极大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名片盒,其使用起来极为快捷方便,可有效满足用户对于名片盒的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名片盒,所述名片盒外形呈与待放置名片外形轮廓吻合的盒口朝上的长方形盒体状,所述名片盒在其至少一侧壁转折处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高度与名片盒侧壁高度等高设置。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名片盒开口朝上,使用时名片在其盒体的侧壁及底板限制下自然卧附于名片盒内;当需要取出名片时,由于前述缺口的存在,名片边角自然显露在外,用户只需通过手指沿缺口方向拨动名片即可取出相应张数的名片,其使用快捷方便,可有效满足用户对于名片盒的实际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名片盒,所述名片盒外形呈与待放置名片外形轮廓吻合的盒口朝上的长方形盒体状,所述名片盒在其至少一侧壁转折处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高度与名片盒侧壁高度等高设置。
这样,由于名片盒开口朝上,使用时名片a在盒体的侧壁及底板限制下自然卧附于名片盒内;当需要取出名片a时,由于前述缺口的存在,名片边角被自然显露在外,用户只需通过手指沿缺口方向拨动名片即可取出相应张数的名片,其使用快捷方便,可有效满足用户对于名片盒的实际使用需求。
实际上,实际使用时可参考如图1-2所示,所述名片盒可包括长方形底板10及固定于底板10上的侧板20,所述侧板20为四个且各侧沿的其中三个结合边处彼此衔接构成名片盒的长方体状构造。实际使用时,还可在侧板20顶端处设置有用于限制名片叠合高度的限位部;限位部外形呈屋檐状设置,这样,上述限位部即形成了限位檐结构,一方面,可通过限位部的布置结构,确保了名片在自然放置于名片盒内时不至于因盒体移动或其他原因而造成名片洒落现象;另一方面,实际使用时其限位部亦可当作刻度单元使用,从而通过指定高度设置的限位部,来保证每次放入名片盒内名片张数的统一性,以满足用户实际统计及使用需要;甚至在实际制作时,直接通过将名片盒具象化而形成如马头墙或徽派墙壁等特色结构,此时其限位部可自然布置呈墙头屋檐,从而在保证其实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名片盒本身的美观度和文化内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62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胎体帘布包边的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
- 下一篇:一种自动加盖印章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