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6936.0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0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滕昆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昆辰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秸秆 厌氧制 沼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沼气制备,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绿色环保以成为现在社会倡导的主旋律,我国每年有大量秸秆作为废弃物处理,甚至直接燃烧处理,浪费了资源且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影响人们生活。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已代替天然气移动式使用,对环境保护、低碳排放和能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制备沼气的设备设计不够合理,沼气的制备效率较低,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化使用,仍然存在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很有必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设计研发设备配套性好、自动化程度高,能最大程度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新型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沼气制备效率高,能最大程度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新型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它包括:秸秆粉碎机,与秸秆粉碎机通过导料器相连的前处理匀浆池,与前处理匀浆池通过管路相连的高效厌氧反应器,一端插在高效厌氧反应器内部,另一端在高效厌氧反应器外侧的螺旋输送机,与螺旋输送机通过出料管相连的沼渣沼液池,所述的高效厌氧反应器内部安装有吸水管,所述的吸水管一端穿过高效厌氧反应器后与循环泵相连,所述的循环泵与喷淋管相连,所述的高效厌氧反应器顶部安装有带正负压保护器的沼气输送管。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 所述的前处理匀浆池底部安装有泥浆泵。通过泥浆泵的作用可以快速的将前处理匀浆池的秸秆匀浆液输送到高效厌氧反应器。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 所述的沼渣沼液池和前处理匀浆池之间连有带沼液泵的沼液回用输送管。本实用新型在沼渣沼液池和前处理匀浆池之间连有带沼液泵的沼液回用输送管后,可以将沼渣沼液池内未充分利用的沼渣沼液再输送到前处理匀浆池内循环处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秸秆资源,保护环境。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所述的高效厌氧反应器底部和沼渣沼液池中间安装有带阀门的管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农作物秸秆采用秸秆粉碎机粉碎后,经导料器进入前处理与匀浆池,同时沼液泵将沼渣沼液池中的沼液通过沼液回用输送管泵送到前处理匀浆池,对粉碎后的秸秆进行预处理和匀浆,然后泥浆泵将秸秆泵送到高效厌氧反应器中进行厌氧发酵生产生物质能源沼气。在发酵过程中,为了提高厌氧发酵的产气效率,还采用循环泵通过吸水管,将高效厌氧反应器内的物料抽送经喷淋管喷淋到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上部,实现高效厌氧反应器内的物料上、下循环混合的目的。进料时,一方面,高效厌氧反应器内的沼液在螺旋输送机不开机时也能够通过其通道溢流出来,经出料管排至沼渣沼液池,另一方面,采用螺旋输送机开机运行方式强制将高效厌氧反应器内的沼渣抽出,也经出料管排至沼渣沼液池。高效厌氧反应器产生的沼气,经阀门和沼气输送管排至贮气设备里备用。并且为了保证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安全运行,还在高效厌氧反应器顶部安装了正负压保护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泛,自动化程度高,沼气制备效率高,能最大程度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秸秆厌氧制沼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昆辰,未经滕昆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69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