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扣式钥匙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5562.0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4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明 |
主分类号: | A44B15/00 | 分类号: | A44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扣式 钥匙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钥匙圈,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容纳物品空间的插扣式钥匙圈。
背景技术
一般钥匙圈是用于串接钥匙,以利于使用者携带或存放,而一般钥匙圈以美观设计为主,且通常是在材质或外型做修改,或者附有其他吊饰以增加美观,此种钥匙圈的实用性较低,其多半的功能就是局限在串接的钥匙,而无更进一步的功能上作用。
现在虽有许多以设计美观的钥匙圈,但多半却缺少了实用性质,在使用人的口袋或背包中常与许多物品混杂在一起,例如一些零钱或小配件。因此,若使用想要取用特定的物品,必须花上一段时间去寻找所需要的物品,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及造成混乱的场面。
为此,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现有钥匙圈缺陷和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扣式钥匙圈。
实用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扣式钥匙圈,把钥匙圈设计成具有美观性以及实用性的性质,可让使用者在寻找的物品时,可以方便的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插扣式钥匙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该主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该主体在对应该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容置部,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贯通,该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容置部相贯通,并在该主体的另一端设有 一套环部;以及
一插扣件,设有中空状的一第二容置部,该第二容置部内能够容纳一物件,该插扣件在该第二容置部的外缘向外延伸设有两个插接部,该两个插接部由该第一开口插入该第一容置部内,直至该第两个插接部的部分露在该第二开口外,并被卡制在该第二开口上。
该第一容置部在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导引部,而且该插扣件的该第二容置部的外缘在该两个插接部之间的位置设有一第二导引部,该第二导引部与该第一导引部相互配合,并导引该插扣件插入该主体的方向,且限制该插扣件向上位移。
还包括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一端套接于该套环部,该连接部的另一端则设有一钥匙套圈。
该两个插接部分别包括一弹性杆及一抵靠体,该弹性杆一端设在该第二容置部的侧缘,该抵靠体设在该弹性杆的另一端,且该抵靠体连接在该弹性杆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弹性杆。
该物件是门禁感应器、照片、放大镜、发光二极管、硬币、代币和罗盘的其中之一或任二者的组合。
该第二容置部的一侧缘向中空处凸设一第一凸缘部,该第一凸缘部遮蔽该物件对应部分的边缘处。
该第一容置部在相邻该第一开口的位置遮蔽该第二容置部深入该第一开口的部分。
相较于其他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备特定特点及功效,兹整理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插扣式钥匙圈,可一并收纳钥匙并提供收纳其他物件的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插扣式钥匙圈,第二容置部容纳的物件可以进行更换,除了具有设计的美观价值,更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扣式钥匙圈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扣式钥匙圈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容置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扣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主体1;第一开口10;第一容置部12;第二开口14;套环部16;第一导引部18;插扣件2;第二容置部20;插接部22;弹性杆220;抵靠体222;第二导引部24;第一凸缘部26;连接部3;钥匙套圈4。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贵审查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合先叙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插扣式钥匙圈,请参阅图1~图5所示,包括一主体1及一插扣件2,其中主体1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10,并在对应第一开口10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容置部12,第一容置部12与第一开口10相贯通,主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开口14,第二开口14与第一容置部14相贯通,并在主体1的另一端设有一套环部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明,未经陈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5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