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2425.1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袁润辉;袁汛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润辉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B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力发电,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水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问题急剧升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利发电因其环保原因而日益收到重视。
我国水资源丰富,水利发电设施种类繁多。传统的水利发电设施多通过水流冲击叶轮或涡轮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然而,当水流中带有的固体废物、垃圾过多时,容易阻塞叶轮或涡轮,影响水利发电设施正常运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容易阻塞的排水发电装置。
一种排水发电装置,包括:
旋转水管,包括入水管以及与所述入水管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弯管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入水管连接处形成夹角;
固定板,所述旋转水管的入水管一端穿出所述固定板并且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以及
传动装置和发电机,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入水管和发电机相连并且将旋转水管转动产生的动力传送给发电机的转动轴,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为折线状弯管、环状弯管或螺旋状弯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水管的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与旋转水管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为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为两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水管的入水管一端通过转动轴承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件和被动件,所述主动件固定在所述入水管外侧,所述被动件固定在所述发电机的转动轴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传动带或传动链,所述传动带或传动链分别与所述主动件和所述被动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水管报包括与所述连接管相连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入水管均在所述旋转水管的轴心上。
这种排水发电装置结构简单,当应用于高楼废水发电时,通过将高楼废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带动旋转水管转动同时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送给发电机的转动轴,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这种排水发电系统相对于传统的依赖叶轮或涡轮转动来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排水发电系统,不容易阻塞。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排水发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排水发电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水管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水管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水管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水管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水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排水发电装置做进一步的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实施方式的排水发电装置,包括:外壳体10、旋转水管20、固定板30、传动装置40和发电机50。
外壳体10用于将固定板30固定,可以是任意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0为圆桶状,下端设有排水口12。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0还可以选择任意的可以将固定板30固定的形状。特别的情况下,外壳体10可以直接省略,固定板30固定在任意固定结构上,例如墙壁,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水管20包括入水管22以及与入水管22连通的连接管24。入水管22一般为直管,连接管24为弯管。连接管24与入水管22连接处形成夹角。
本实施方式中,入水管22和连接管24是一体成型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入水管22和连接管24可以是分开的制备,入水管22和连接管24通过防水胶圈连接使得连接处不漏水,同时将入水管22和连接管24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管24为螺旋状弯管。螺旋程度不受限定,可以为一圈、一圈半、两圈、三圈等。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管24还可以为折线状弯管、环状弯管等。
连接管24的外形不会影响到连接管24的内径和内圆周,即连接管24的内径和内圆周始终保持不变。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管24为圆管,外周和内周均为圆形,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管24的内周或外周也可以为方形等其他形状。
旋转水管20的入水口26位于入水管22端,出水口28位于连接管24端,且入水口26仅为一个。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管24为一个,出水口28为一个。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管24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出水口28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润辉,未经袁润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2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位储水式发电装置
- 下一篇:水力发电机底环防泥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