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垛盘自动卸盘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85590.0 | 申请日: | 2012-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4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祥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9/06 | 分类号: | B65G59/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33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砌块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垛盘自动卸盘机构。
背景技术
习用砌块生产线在进行垛盘卸盘时,大多采用人工作业方式在输送机上放置垛盘,工人劳动强度大,在将垛盘放置到输送机上的指定位置,往往会产生偏移,准确放置难度大,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在作业的过程中易发生工伤事故。由于垛盘卸盘这一工段的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人工运送、存放垛盘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占据生产厂房的很大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垛盘自动卸盘机构,该装置可解决将一迭垛盘逐一准确地放在输送机上指定工位进行输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垛盘自动卸盘机构,包括一垛盘仓架,垛盘仓架内设有一放置垛盘的垛盘仓,垛盘仓两对称内侧壁分别设有一托板挂钩装置,垛盘仓架上固定一驱动该托板挂钩装置旋转的油缸,油缸的活塞通过一摆臂接头铰接两对称摆臂,该摆臂分别对应铰接上述的托板挂钩装置。
上述托板挂钩装置包括一活动固定在垛盘仓架上的连接杆和固定在连接杆上的两挂钩,该连接杆一端头与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上述摆臂铰接。
上述垛盘仓另外两对称侧壁的其中一侧面设有一便于叉车运送垛盘的开口,另一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一油缸座板,油缸固定在该油缸座板上。
上述托盘挂钩装置还包括对称固定于垛盘仓架两内侧壁上的垛盘校正装置,该垛盘校正装置与托板挂钩装置位于同一侧,其中该垛盘校正装置包括两纵向放置的条形板,上部设有一使垛盘顺畅滑落至托板挂钩装置上的倾斜面。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不仅提高了垛盘卸盘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垛盘放置在输送线上的准确度,整体提高了整条砌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该装置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修简单,养护成本低,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垛盘仓架1,垛盘仓架1内设有一放置垛盘的垛盘仓10,垛盘仓10两对称内侧壁分别设有一托板挂钩装置,垛盘仓架1上固定一驱动该托板挂钩装置旋转的油缸2,油缸2的活塞通过一摆臂接头4铰接两对称摆臂5,该摆臂5分别对应铰接上述的托板挂钩装置。
该托板挂钩装置包括一活动固定在垛盘仓架1上的连接杆8和固定在连接杆8上的两挂钩7,该连接杆8一端头与连接件6的一端固定,该连接件6的另一端与上述摆臂5铰接,还包括对称固定于垛盘仓架1两内侧壁上的垛盘校正装置,该垛盘校正装置与托板挂钩装置位于同一侧,其中该垛盘校正装置包括两纵向放置的条形板9,上部设有一使垛盘顺畅滑落至托板挂钩装置上的倾斜面。
上述垛盘仓10另外两对称侧壁的其中一侧面设有一便于叉车运送垛盘的开口,另一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一油缸座板3,上述油缸2固定在该油缸座板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油缸2提升到最高位,挂钩7钩头处于水平状态。叉车将码好的一迭垛盘从开口处送入垛盘仓10,挂钩7钩头正好顶住该迭垛盘最低层的垛盘底部,随后叉车退出,该实用新型工作。油缸2向下推动活塞,推动摆臂5向下移动,与摆臂5铰接的连接件6向垛盘仓架1外侧旋转,使一端与连接件6固定的连接杆8旋转,从而使与连接杆8固定的挂钩7向垛盘仓架1外侧旋转,随着挂钩7向垛盘仓架1外侧旋转,挂钩7离开最底层垛盘底部,最底层垛盘掉入输送机,接着油缸2向上提升活塞,提升摆臂5,连接件6向垛盘仓架1内侧旋转,使一端与连接件6固定的连接杆8反向旋转,从而使与连接杆8固定的挂钩7向垛盘仓架1内侧旋转,致使挂钩7顶住倒数第二层垛盘的底部,等掉入输送机的垛盘离开垛盘仓正下方,油缸2又开始向下推动活塞,进入下一个循环,依次将其余垛盘准确地放到输送机上,经输送机送出。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祥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祥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85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出电动推杆结构
- 下一篇:永磁电动机内嵌式新型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