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氧检测仪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6064.1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3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海;王维虎;张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45 | 分类号: | A61B5/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血氧检测仪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常见的生理参数如血压、脉率和血氧等,上述生理参数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检测人体生理参数对于检查人身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疾病等至关重要,当检测到生理参数处于不正常范围时,用户可以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在现有技术中,血氧检测仪通常包括血氧采集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微处理器和显示模块等功能模块,其中,血氧采集模块通常包括发光管和光敏管,发光管发出的光线经过手指或耳垂等人体末梢后到达光敏管,光敏管检测得到的光信号即为血氧相关信号,模数转换模块将该血氧相关信号从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微处理器处理血氧相关信号后得到血氧参数,然后再通过显示模块向用户显示血氧参数。但是,血氧检测仪通常只能用来检测血氧参数,扩展性差、利用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氧检测仪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血氧检测仪的扩展性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氧检测仪,其中,所述血氧检测仪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血氧采集模块、用于将血氧采集模块采集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多通道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处理数字信号计算得出数据并控制血氧检测仪各功能模块的微处理器、供电模块,所述血氧采集模块、多通道模数转换模块、微处理器和供电模块依次电连接,其中,所述血氧检测仪还包括:多个标准接口,所述标准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模数转换模块、微处理器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标准接口。
其中,所述的血氧检测仪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血氧相关信号和/或血氧参数发送到外部终端。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包括:
蓝牙、2.4G无线通信、红外线、无线网路通信、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和无载波通信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血氧检测仪还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向用户输出血氧参数;
所述输出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其中,所述标准接口通过接口控制电路与多通道模数转换模块、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接口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外部电源的电流值和电压值。
其中,所述的血氧检测仪还包括如下采集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血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血压相关信号;
心电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心电相关信号;
脉率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脉率相关信号;
体温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体温相关信号;
上述采集模块通过标准接口与所述多通道模数转换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微处理器还用于还用于计算血压、心电、脉率、体温参数。
其中,所述标准接口包括:USB接口和/或RS232接口。
其中,所述血氧检测仪还包括:
判断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判断模块和报警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血氧采集模块检测到的血氧相关信号是否处于预设血氧相关信号范围之内,在血氧相关信号不处于预设血氧相关信号范围之内时,所述判断模块向发出微处理器信号,微处理器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向用户发送接触异常报警信号。
其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判断血氧参数是否处于预设血氧参数范围之内,在血氧参数不处于预设血氧参数范围之内时,所属判断模块向微处理器发出信号,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向用户输出参数异常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血氧检测系统,其中,包括外部终端和上述的任意一种血氧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氧检测仪,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标准接口连接不同种类的采集模块,以增加血氧检测仪检测生理参数的种类,扩展血氧检测仪的检测功能,提高了血氧检测仪的扩展性和利用效率,满足用户检测至少二种生理参数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在急救患者的时候,利用血氧检测仪快速地检测出不同种类的生理参数,有利于及时诊断出患者的病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血氧检测仪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血氧检测仪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血氧检测仪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血氧检测仪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血氧检测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60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