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可视化仿真模拟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7521.0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3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侯吉瑞;丁观世;李巍;刘中春;赵凤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洞型 碳酸盐 油藏 可视化 仿真 模拟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油藏物理模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油水流动规律等进行可视化仿真模拟实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物理模拟实验装置主要围绕单一缝洞模式和随机缝洞组合模式展开,其虽能进行不同缝洞结构下油水流动规律的基础研究实验,但是,由于现有实验装置的模型材质等本身性质的局限性,对矿场实际开发的指导意义不大。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可视化仿真模拟实验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可视化仿真模拟实验装置,以实际矿场的地质资料为依据,最大程度的模拟地下储层结构;借助可视化处理,实验中可以实时监测油水体积,直接观察油水流动规律、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各种提采体系在油藏中的运移及效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可视化仿真模拟实验装置;所述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有模型主体、背光源、监测装置和驱替系统;
所述模型主体是由碳酸钙粉末和石英砂按比例混合制作的人造胶结岩心,其为一立方体结构;在所述模型主体的下部设有模拟地下河的第一刻画缝洞,在第一刻画缝洞上方设有模拟孤立溶洞的第二刻画缝洞和模拟竖井的第三刻画缝洞,所述第一刻画缝洞与第二刻画缝洞和第三刻画缝洞之间由多个上下延伸的模拟裂缝连通;所述第一刻画缝洞、第二刻画缝洞和第三刻画缝洞在模型主体中构成前后面通透结构;在所述模型主体的顶面设有模拟注采井网的至少两个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一刻画缝洞或第二刻画缝洞导通;在所述模型主体的底面设有多个与裂缝导通的第二管路;在所述第一刻画缝洞内底部填充有砂砾;所述模型主体外部由树脂透明封装;
所述背光源设置在模型主体的后面;所述监测装置设置在模型主体的前面;所述驱替系统连接于模型主体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为LED平板光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装置由高清摄像头和与高清摄像头连接的电脑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型主体固定放置在一模型支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设置在该模型支架上并位于模型主体的背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该模型支架上还设有接液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液装置为一量筒,其设置在模型支架两侧的竖向支撑柱上。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可视化仿真模拟实验装置,可以对油田储层的真实情况进行物理模拟,直观分析水驱剩余油的动态分布,实时记录油水体积,并对各种提高采收率措施进行客观的评价。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可视化仿真模拟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侧视示意图。
图1C:为图1A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7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空气即时检测监控系统
- 下一篇:控制箱温湿度调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