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氧机吸附塔上盖进气及排氮控制系统集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6498.3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1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冯勇华;李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海纳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B01D53/047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氧机 吸附 塔上盖进气 控制 系统集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具体说是一种制氧机吸附塔上盖进气及排氮控制系统集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变压吸附(PSA)技术飞速发展,变压吸附制氧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变压吸附(PSA)空气分离制氧技术,它是基于吸引剂在压力作用下对空气中氧、氮吸附能力的差异来实现氧、氮的分离。当压缩空气进入装有吸附剂的床层时,氮气吸附能力较强被吸附,而氧气不被吸附,这样可以在吸附床出口端获得高浓度的氧气。
目前变压吸附(PSA)系统中,气动阀、双塔上盖,排氮系统通过气道管线连接,结构比较分散、装配较困难,管线容易发生位移而影响密封效果,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氧机吸附塔上盖进气及排氮控制系统集成,将分散的气动阀、双塔上盖,排氮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减少制氧机外部管线。
所述制氧机吸附塔上盖进气及排氮控制系统集成,包括吸附塔上盖,其特征是:所述吸附塔上盖顶部通过阀芯复位弹簧与压缩空气气道连接板接触,吸附塔上盖的侧面设有排氮出口,所述排氮出口与排氮组件上的排氮入口密封连接,所述吸附塔上盖底部密封安装有阀腔端盖。
所述吸附塔上盖内部与阀腔端盖之间设有启动阀芯组件,启动阀芯组件包括动阀芯和推动阀芯。
所述阀腔端盖底部设有二位三通直动阀。通常一对瓶体设有两个二位三通直动阀。
所述排氮组件包括排氮腔和排氮腔口挡板。
本实用新型将气动阀、双塔上盖,排氮系统集成为一体,减少了吸附塔上盖及排氮部分之间的管道连接,从而减少压力损失,有利于制氧机的微型化,使得制氧机的吸附塔上盖及排氮部分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简化了安装步骤,提高了系统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制氧机的吸附塔上盖及排氮部分的集成制作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示意图。
图中:1—压缩空气气道连接板,2—阀芯复位弹簧,3—吸附塔上盖,4—启动阀芯组件,5—阀腔端盖,6—二位三通直动阀,7—排氮腔口挡板,8—排氮腔,9—排氮组件,10—动阀芯,11—推动阀芯,12—排氮出口,13—排氮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2、3中所示所述制氧机吸附塔上盖进气及排氮控制系统集成,包括吸附塔上盖3,所述吸附塔上盖3顶部通过阀芯复位弹簧2与压缩空气气道连接板1接触,吸附塔上盖3的侧面设有排氮出口12,所述排氮出口12与排氮组件9上的排氮入口13密封连接,所述吸附塔上盖3底部密封安装有阀腔端盖5。
所述吸附塔上盖3内部与阀腔端盖5之间设有启动阀芯组件4,启动阀芯组件4包括动阀芯10和推动阀芯11。所述阀腔端盖5底部设有二位三通直动阀6。通常一对瓶体设有两个二位三通直动阀。所述排氮组件9包括排氮腔8和排氮腔口挡板7。按照噪音要求,排氮口组件上通常会设置有消音腔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成型,减少了吸附塔上盖及排氮部分各部件之间的管道连接,从而减少压力损失,有利于制氧机的微型化,使得制氧机的吸附塔上盖及排氮部分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简化了安装步骤,提高了系统的密封性和可靠性,所有组件都置于吸附塔上盖底面很大程度上合理利用了两分子筛筒之间的空间,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可以广泛应用于制氧机的吸附塔上盖及排氮部分的制作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纳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海纳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6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