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化器喷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7029.9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1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石英;腾建亮;于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19/03 | 分类号: | F02M19/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化器 喷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汽化器喷嘴。
背景技术
汽化器的功能是供给发动机工作所需的燃油,并保证燃油在进入气缸燃烧室以前与空气混合,成为有适当混合比(空燃比)和雾化良好的混合气。
汽化器雾化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合气中油气混合的均匀性,混合气不均匀会使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增加,使经济性下降。
现在汽化器的喷嘴为直孔型,如图1所示。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汽化器中的燃油在汽化器喉口处负压的作用下,从喷油孔呈线束状直接喷出,与汽化器气道中的空气接触面积小,容易造成混合气混合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化器喷嘴,以解决燃油和空气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化器喷嘴,包括汽化器体;喷嘴体,安装在汽化器体内,具有喷油孔;多个凸出部,沿喷油孔的出口端内圆周间隔设置,相对于喷油孔的内圆周向内突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球体,球体活动地设置在喷油孔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活门座,活门座设置在喷油孔内,活门座内设置有朝向喷油孔的出口方向内径逐渐变大的喷油通道,球体卡设在喷油通道内。
进一步地,凸出部相对于活门座设置在沿喷油方向的下游。
进一步地,喷嘴体的朝向喷油孔的出口方向的内圆周端部形成有向内延伸的环形止挡凸起。
进一步地,多个凸出部沿喷油孔的内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凸出部为长方体。
进一步地,凸出部为圆柱体。
进一步地,凸出部突出于喷油孔的内圆周壁的长度小于喷油孔的半径。
进一步地,喷油孔的出口端内圆周上设有环槽,多个凸出部连接在环槽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喷油孔的喷出端设置凸出部,使从喷嘴体中喷出的燃油分成多股,与汽化器体中的空气混合更加均匀,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更加节能环保。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喷嘴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喷嘴与汽化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化器喷油嘴的主视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化器喷油嘴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化器喷油嘴,汽化器体;喷嘴体20,安装在汽化器体内,具有喷油孔22;多个凸出部23,沿喷油孔22的出口端内圆周间隔设置,相对于喷油孔22的内圆周向内突出。。通过在喷油孔22的喷出端设置凸出部23,使从喷嘴体20中喷出的燃油分成多股,与汽化器体中的空气混合更加均匀,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更加节能环保。
参见图3,汽化器喷油嘴还包括球体24,球体24活动地设置在喷油孔22中。汽化器喷油嘴还包括活门座25,活门座25设置在喷油孔22内,活门座25内设置有朝向喷油孔22的出口方向内径逐渐变大的喷油通道,球体24卡设在喷油通道内。凸出部23相对于活门座25设置在沿喷油方向的下游。燃油沿球体24与喷油通道壁之间的空隙喷出,撞击到凸出部23上,使进入汽化器的燃油更加均匀。
参见图3,喷嘴体20的朝向喷油孔22的出口方向的内圆周端部形成有向内延伸的环形止挡凸起。
参见图4,多个凸出部23沿喷油孔22的内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使喷出的燃油更加均匀。
参见图4,优选地,凸出部23为长方体。更加优选地,凸出部23为圆柱体。燃油从活门座25的下部的孔中进入,将球体24顶起,燃油沿从球体24与活门座25的喷油通道形成的缝隙中喷出,撞击到凸出部23上,喷出的燃油撞击到圆柱体上被弹回的几率小,向上分散喷出的更加均匀。
参见图4,凸出部23突出于喷油孔22的内圆周壁的长度小于喷油孔22的半径。凸出部 23太长容易造成燃油撞击后折回的现象,所以凸出部23小于喷油孔22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70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用燃气供给系统
- 下一篇:发动机和缸套缸体的冷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