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顶底复吹转炉底吹透气砖布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7413.6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5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青;李俊;费燕;李建平;王尖锐;纪瑞东;赵圣功;勾新勇;孙翠华;王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8 | 分类号: | C21C5/4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顶底复吹 转炉 透气 布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炼钢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小型顶底复吹转炉底吹透气砖的排列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顶底复吹转炉工艺是指生产过程中,从转炉熔池的上方供给氧气,同时从转炉底部供给惰性气体或氮气复合吹炼工艺,顶底复吹工艺技术不仅使钢水成分和温度更均匀、吹炼更平稳,而且钢水终点残锰含量提高,吹炼时间缩短,氧气消耗降低及炉渣中FeO含量均有降低,使金属的收得率提高,由于搅拌充分,化渣迅速,取得较好的脱磷效果。而底吹透气砖的布局结构直接影响底吹效果的发挥,传统的三块透气砖布局结构一般采用在同心圆上均匀对称分布格局(见图1),实践证明该种分布不能够使底吹效果充分发挥,为了进一步加强熔池搅拌,加快成渣速度,提高石灰利用率,提高了转炉脱磷脱硫效率,如何改变这种透气砖均匀布局,成为目前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顶底复吹转炉底吹透气砖布局结构,可有效加强熔池搅拌效果,加快成渣速度,提高石灰利用率,提高转炉脱磷脱硫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型顶底复吹转炉底吹透气砖布局结构,包括分布在炉底的三块透气砖,其特征在于:透气砖设置在直径为0.45D的同心圆周上,D为熔池直径;其中一块透气砖在耳轴连线与0.45D圆周交点处;另外两块透气砖在耳轴连线另一侧,设置在两条分别与耳轴连线呈α角度的直径线与0.45D圆周交点处。
上述角度α=37°。
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现有小型顶底复吹转炉炉底透气砖的布局,采用三块透气砖在同心圆周上非均匀布局结构,该种布局结构能够形成三维整体大循环搅拌,强化了熔池的搅拌效果,可有效缩短均混时间,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系数,缩短了供氧时间;再配合合理的底吹气体压力和流量,可以加快辅料成渣速度及渣中TFe含量,降低辅料及钢铁料消耗消耗;且在倒炉取样、测温、等待等操作时,至少有一个供气元件露出炉液面,可保持熔池平稳。多项指标表明,该布局具有比传统布局更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技术的透气砖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炉底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透气砖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表示如下:1.炉底法兰;2.炉底子口砖;3.炉底砖;4.透气砖;5.0.45D圆周;6.耳轴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透气砖布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炉底结构图,包括分布在炉底的三块透气砖4,透气砖4设置在直径为0.45D圆周5上,D为熔池直径;其中一块透气砖4在南北耳轴连线6北侧与0.45D圆周5交点处;另外两块透气砖4在南北耳轴连线6南侧,设置在两条分别与耳轴连线呈α(37°)角度的直径线与0.45D圆周5交点处。三块透气砖在同心圆周上呈非均匀布局结构,与传统均匀布局结构比较,强化了熔池的搅拌效果,可有效缩短均混时间,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系数,缩短了供氧时间;再配合合理的底吹气体压力和流量,可以加快辅料成渣速度及降低渣中TFe含量,降低辅料及钢铁料消耗消耗。
当α=37°时,除每块透气砖在局部能够形成循环搅拌外,因耳轴两侧呈偏心布局结构,三块透气砖可同时可形成整体三维循环搅拌,可缩短熔池混匀时间及强化搅拌效果。且在倒炉取样、测温、等待等操作时,至少有一个供气元件露出炉液面,可保持熔池平稳,因此,本结构是小型顶底复吹转炉底吹透气砖布局的最佳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74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热处理的校平工具
- 下一篇:一种利用中药药渣制取沼气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