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取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9862.6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8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薛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之峰 |
主分类号: | F24B7/00 | 分类号: | F24B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地址: | 065900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炉具,尤其适用于家庭取暖或小范围集中供暖的炉具,属固体燃料炉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各种类型的节能炉灶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的节能取暖炉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节能目的,但还存在着以下缺陷,一是热交换效率较低,节能效果不明显,并且未燃尽烟气的排放给大气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二是结构复杂,零配件供应缺乏,造成炉具使用寿命短,难以令用户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节能效果好、有利于维护大气环境的节能取暖炉。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节能取暖炉,它包括炉体、烟气集流室和排烟道,所述炉体的壳体内部由热交换腔、燃料燃烧腔和落灰腔组成,所述热交换腔包括烟气流通通道和传热介质循环室,所述烟气流通通道由一组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呈竖直布置状态的方管组成,各方管之间通过顶部及底部的方管间隙密封板密封后形成传热介质循环室,所述传热介质循环室通过设置在热交换腔侧壁上的传热介质流出管、传热介质流回管与取暖设备连接,在热交换腔侧壁上还设有传热介质注入管道,所述传热介质注入管道与传热介质循环室相通。
上述节能取暖炉,所述炉体的燃料燃烧腔底部设有炉箅子,在燃料燃烧腔前侧壁上开设燃料添加口,在燃料添加口的上部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深入到燃料燃烧腔内部,另一端位于炉体的外部。
上述节能取暖炉,所述炉体的落灰腔位于炉体底部,落灰腔内设置抽屉,所述抽屉拉手位于炉体的前侧面上。
上述节能取暖炉,所述烟气集流室为喇叭口形状,其大口端与炉体相连,小口端与排烟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组竖直布置的方管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传递给环绕在方管周围的传热介质,由于热交换面积大,热交换效率高,热量损失少,达到了节能目的;在炉体燃料燃烧腔上部设置了进气管,通过该进气管不断向燃料燃烧腔提供新鲜空气,可使燃料充分燃烧,起到了节能减排的双重功效;该节能炉具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降低了由于零部件的损坏使炉具报废的几率,延长了炉具的寿命,从而为用户减少了取暖设备的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C剖面结构图;
图3是图2中D-D剖面结构图;
图4是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为:1、炉体,1-1、壳体,1-2、传热介质流出管,1-3、传热介质流回管,1-4、传热介质注入管道,1-5、方管,1-6、进气管,1-7、燃料添加口,1-8、炉箅子,1-9、抽屉,1-10、方管间隙密封板,2、烟气集流室,3、排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 1、图 2、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1、烟气集流室2和排烟道3,所述炉体1的壳体1-1内部由热交换腔、燃料燃烧腔和落灰腔组成,所述热交换腔包括烟气流通通道和传热介质循环室,所述烟气流通通道由一组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呈竖直布置状态的方管1-5组成,各方管1-5之间通过顶部及底部的方管间隙密封板1-10密封后形成传热介质循环室,所述传热介质循环室通过设置在热交换腔侧壁上的传热介质流出管1-2、传热介质流回管1-3与取暖设备连接,在热交换腔侧壁上还设有传热介质注入管道1-4,所述传热介质注入管道1-4与传热介质循环室相通。
参看图 1、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炉体燃料燃烧腔底部设有炉箅子1-8,在燃料燃烧腔前侧壁上开设燃料添加口1-7,在燃料添加口1-7的上部设有进气管1-6,所述进气管1-6一端深入到燃料燃烧腔内部,另一端位于炉体1的外部。
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炉体落灰腔位于炉体1的底部,落灰腔内设置抽屉1-9,所述抽屉拉手位于炉体1的前侧面上。
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烟气集流室2为喇叭口形状,其大口端与炉体1相连,小口端与排烟道3连接。所述烟气集流室中也可将其中的烟囱设计成S形,并在烟囱的周围设置水套,以加大热交换的接触时间,进一步降低热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之峰,未经薛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98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门限位器耐久性测试装置
- 下一篇:粉煤气化炉的贮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