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冻机械式节气门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5539.1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6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廖祥来;卢莜莜;李元强;冯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红光汽车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9/10 | 分类号: | F02D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17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冻 机械式 节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气门体,具体涉及一种防冻机械式节气门体。
背景技术
汽车内燃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机械式节气门体主要由节气门体、节气门轴以及节气门片构成。节气门片通过旋架、钢丝绳和连杆与驾驶室内的油门踏板相连,驾驶员通过脚踩油门踏板拉转旋架,旋架拉转节气门轴来控制节气门片开度,从而调节发动机的进气量,达到发动机各工况下对进气量的要求。怠速工况时,空气流量的补偿是通过本体内怠速旁通道和步进电机一起配合完成的。
当外部环境温度很低时,如北方冬季,常发生节气门体主通道以及旁通道结冰的现象。节气门体主通道结冰,会导致节气门片卡滞、回位不良,丧失对发动机进气量的调节作用;节气门体旁通道结冰,则会使步进电机不能正常工作,失去对怠速工况下进气量的控制作用。上述情况轻则造成发动机不能在最佳空燃比下工作,浪费燃油,重则会对安全行车造成严重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冻机械式节气门体,它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冻机械式节气门体,它包括节气门轴、节气门片、本体和滑动轴承,节气门轴通过滑动轴承安装在本体内,节气门片固定在节气门轴上且位于本体的气流通道内,节气门轴上安装有扭簧,节气门轴的一端端部安装有等半径旋架组件,本体上安装有步进电机,本体上设置有水循环通道,水循环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口管和出口管,进口管和出口管固定在本体上。
进口管和出口管同轴设置。
等半径旋架组件由限位板和塑料旋架组成。
节气门轴上开设有环槽,环槽中设置有卡圈,环槽的宽度大于卡圈的宽度,卡圈的外表面紧贴于滑动轴承的内孔。
它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节气门轴上并位于滑动轴承的外侧。
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支架通过安装孔固定在本体上。
本体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体内开设水循环通道,可有效解决气体通道结冰的问题;
2.通过改变节气门轴上卡圈的位置,能有效控制节气门轴沿轴向窜动,从而始终保持节气门片的良好回位,避免了因节气门片卡滞导致的回位不良的问题;
3.轴承采用滑动轴承,成本低且性能优良;
4.采用塑料旋架,成本低且稳定性好,为初始装配和以后的维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5.设置有密封圈,大大降低了外部物质对轴承的污染,且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
6.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支架只需一次折弯即可达到使用要求,极大减少了支架的用料,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水循环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右视图
图6是等半径旋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等半径旋架组件,2-扭簧,3-节气门轴,4-节气门片,5-本体,6-步进电机,7-位置传感器,8-卡圈,9-滑动轴承,10-支架,11-水循环通道,12-进口管,13-出口管,14-限位板,15-塑料旋架,16-密封圈,1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6所示,一种防冻机械式节气门体,它包括节气门轴3、节气门片4、本体5和滑动轴承9,节气门轴3通过滑动轴承9安装在本体5内,节气门片4固定在节气门轴3上且位于本体5的气流通道内,节气门轴3上安装有扭簧2,节气门轴3的一端端部安装有等半径旋架组件1,本体5上安装有步进电机6,本体5上设置有水循环通道11,水循环通道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口管12和出口管13,进口管12和出口管13固定在本体5上。进口管12和出口管13同轴设置。等半径旋架组件1由限位板14和塑料旋架15组成。节气门轴3上开设有环槽,环槽中设置有卡圈8,环槽的宽度大于卡圈8的宽度,卡圈8的外表面紧贴于滑动轴承9的内孔。它还包括密封圈16,密封圈16设置于节气门轴3上并位于滑动轴承9的外侧。本体5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7,支架10通过安装孔17固定在本体5上。本体5上安装有位置传感器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红光汽车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红光汽车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5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燃料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工程机械及其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