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振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3533.0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0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家明 |
主分类号: | B06B1/04 | 分类号: | B06B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王楚鸿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振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器,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电磁驱动的振动器。
背景技术
现有很多机械装置的振动结构,大多采用机械式的偏心轮机构来实现振动,这样的振动方式,不当结构复杂、加工不便,而且在使用时往往噪音大,能耗高,且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噪音小耐用的振动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振动器,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震动平台及基座,所述震动平台及基座之间对称地支撑设置有弹簧,所述基座内嵌设有电磁铁,所述震动平台上端面设置有与电磁铁的一极电连接的动触头,该动触头的正上方还设置有与电磁铁另一极电连接的静触头。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包括电磁线圈以及设置于电磁线圈中间的电磁铁芯。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的正极通过设置在基座一侧的正极接线柱与动触头电连接,电磁线圈的负极通过设置在基座一侧的负极接线柱依次与直流电源、静触头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通过槽型支架及螺钉固定在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与支架之间、动触头与振动平台之间均设置有绝缘隔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电磁铁及动静触头,简化了结构,易于加工,便于调节振幅及频率,噪音小,经济耐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磁振动器,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震动平台1及基座3,所述震动平台1及基座3之间对称地支撑设置有弹簧2,所述基座3内嵌设有电磁铁,所述震动平台1上端面设置有与电磁铁的一极电连接的动触头13,该动触头13的正上方还设置有与电磁铁另一极电连接的静触头12。
所述电磁铁包括电磁线圈4以及设置于电磁线圈中间的电磁铁芯15。
所述电磁线圈4的正极通过设置在基座3一侧的正极接线柱6与动触头电连接,电磁线圈4的负极通过设置在基座3一侧的负极接线柱5依次与直流电源7、静触头12电连接。
所述静触头12通过槽型支架9及螺钉8固定在基座3上。
所述静触头12与支架9之间、动触头13与振动平台1之间均设置有绝缘隔层11。
该振动平台的工作原理如下:振动平台1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动触头13向上运动,当动触头13运动至与静触头12相接触时,通过电线10形成电源7、静触头12、动触头13、正极接线柱6、电磁线圈4、负极接线柱5、电源7的通电回路,电磁线圈4通电并使电磁铁芯15产生磁性,导致振动平台1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下运动并试图向基座3方向靠拢,当震动平台1继续向下运动时,固定设置在振动平台1上的动触头13与固定在基座3上的静触头12相分离,使得所述的通电回来断开,电磁线圈4断电,电磁铁芯15失去磁性,继而失去对振动平台1的吸引力,此时振动平台1在弹簧2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当运动到一定位置时,动触头13与静触头12相接触,使通电回路导通,从而周而复始的继续前述动作,实现振动。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家明,未经陈家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3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