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器负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2499.5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2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晓;任龙;梁志强;张广;余明;王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普瑞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1/02 | 分类号: | A61H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部 按压 复苏 器负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器负压装置。
背景技术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常用的技术,通常采用胸外按压并配合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按压必须有足够的力度和幅度,如果施力不当易发生肋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易受病菌感染,这些都影响了心肺复苏的有效实施。近年来,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得到了临床的关注,通过对腹部的按压,可促使腹腔内器官的血液回流心脏,提高冠脉灌注;对腹部的按压和提拉可使横膈膜大幅度的上升和下降,使患者胸腔压力产生变化,促使空气进入肺部和肺部气体的排出,实现吸气和呼气,无需进行人工呼吸,施救过程中只需一人操作,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弊病,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器由按压板、负压装置和按压手柄三部分组成。负压装置为活塞式,负压装置的开口为吸盘,使用时将吸盘吸附于被救者腹部,通过快速转动活塞圈形成负压,使患者的腹部和提压板紧密结合,利用按压手柄有节律地提拉和按压实施抢救。这种负压装置,腹部和提压板紧密结合与患者接触面积较大,且依靠吸盘吸附,在施救过程中吸盘一旦存在缝隙,负压失效,需重新转动活塞造成使用过程中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器负压装置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器负压装置,整个装置电、气一体化,体积仅为60mm×60mm×80mm,无需人工调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器负压装置由操作面板、主控板、微型负压泵(以下简称负压泵)、负压室、压力传感器组成。其特征是负压室为内径60mm、高50mm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部开口与患者腹部接触,顶部留有两个3mm小孔,分别与微型负压泵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孔口密封;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主控板,主控板控制负压泵的起、停工作,操作者可通过操作面板启动和停止负压装置的运行,面板上发光二极管实时显示负压装置的工作状态。整个装置由3节普通AA电池供电。
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器负压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使用时,负压室底部开口处与患者腹部皮肤紧密接触,形成密闭内腔,启动机器,面板“欠压”指示灯亮闪提示,负压泵向外排出负压室内空气,由于负压作用,患者皮肤与负压室底部开口连接越来越紧;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负压室内压力,并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主控板;当负压为25kPa时,患者皮肤完全吸附在负压室上,负压泵停止工作,面板“按压”指示灯点亮,可对患者施救。在对患者施救过程中,若紧密接触的患者皮肤与负压室出现缝隙,空气进入,负压室内压力减小,当压力低于23kPa时,面板“欠压”指示灯亮闪提示,负压泵启动,向外排除空气,直至负压室压力值恢复到25kPa。在对患者抢救过程中,负压装置始终保持负压在23kPa~25kPa之间,自动检测,自动调节压力,保证患者皮肤与负压室的紧密接触;为保证负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微型负压泵上限泵压为28kPa,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器负压装置由操作面板、主控板、微型负压泵、负压室、压力传感器组成。负压室为内径60mm、高50mm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部开口与患者腹部接触,上部留有两个3mm小孔,分别与微型负压泵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孔口密封;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主控板,主控板控制负压泵的起、停工作,操作者可通过操作面板启动和停止负压装置的运行,面板上发光二极管实时显示负压装置的工作状态。整个装置由3节普通AA电池供电。
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普瑞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普瑞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24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