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型钢中精轧的进口导位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2472.6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5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必胜;杨军;许先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6 | 分类号: | B21B39/1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阮爱农 |
地址: | 24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中精轧 进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U型钢中精轧时进口处的导位。
背景技术
在U型钢的中精轧生产过程中,如果进口处左右导位间的距离大于U型钢的尺寸时,U型钢两边的凸出部位会顺着上下轧辊之间的间隙往外延伸挤出,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左右进口导位间的距离必须正好等于U型钢的尺寸,如图1所示。而目前中精轧进口处的导位均采用平板导位,即左右进口导位与U型钢为平面接触,当受钢温变化、U型钢的走向、头部弯曲等影响时,U型钢经常出现卡钢现象,即将U型钢紧紧地卡在左右进口导位间。而每次卡钢都会导致产生大量的中废,平均每千吨因为以上原因会产生中废15根以上,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U型钢中精轧时进口处的新型导位,它既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又减少了卡位事故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U型钢中精轧的进口导位,它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进口导位,其特征是:左右进口导位相对的内侧面由平面A1、A2、A3、A4、A5组成,即竖直面A1、水平面A2、竖直面A3、斜面A4、竖直面A5从上至下依次连接。
本新型在保证左右进口导位间的距离正好等于U型钢的尺寸的前提下,在现有U型钢中精轧的进口导位的内侧面上增加了一斜面A4,使导位与U型钢的接触由原有的平面接触变成了线接触,这样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即使受钢温变化、U型钢的走向、头部弯曲等影响,线接触的形式也不容易出现卡钢现象,从而减少了中废事故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进口导位的工作状态图。
图2为本新型进口导位的工作状态图。
图3为本新型左进口导位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U型钢中精轧的进口导位,它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进口导位,左右进口导位相对的内侧面由平面A1、A2、A3、A4、A5组成,即竖直面A1、水平面A2、竖直面A3、斜面A4、竖直面A5从上至下依次连接。
其中,竖直面A3与斜面A4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本新型在保证左右进口导位间的距离正好等于U型钢的尺寸的前提下,在现有U型钢中精轧的进口导位的内侧面上增加了一斜面A4,使导位与U型钢的接触由原有的平面接触变成了线接触,这样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即使受钢温变化、U型钢的走向、头部弯曲等影响,线接触的形式也不容易出现卡钢现象,从而减少了中废事故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新型在保证左右进口导位间的距离正好等于U型钢的尺寸的前提下,在现有U型钢中精轧的进口导位的内侧面上增加了一斜面A4,使导位与U型钢的接触由原有的平面接触变成了线接触,这样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即使受钢温变化、U型钢的走向、头部弯曲等影响,线接触的形式也不容易出现卡钢现象,从而减少了中废事故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用本新型的进口导位后,每千吨钢可以减少因进口导位卡钢而产生中废10根以上,按照平均月产U型钢5000吨计算,每个月可以减少中废50根约40吨,每吨加工成本及利润按照1000元计算,每年产生效益48万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2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温挤压模
- 下一篇:上下辊可调节式夹送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