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型液压挖掘机负流量系统中动臂提升优先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1898.X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胡韬;杨俊林;吴兴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熔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43 | 分类号: | E02F3/43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型 液压 挖掘机 流量 系统 中动臂 提升 优先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型挖掘机负流量控制系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液压挖掘机工作效率的控制方式。
背景技术
液压挖掘机主要用于挖掘与卸土,在此过程中,动臂提升的速度将影响挖掘卸土的循环时间,进而影响挖掘机的工作效率。目前中型挖掘机负流量系统复合动作时,流量分配是由主阀芯开口度和负载决定的,由于流量分配不够合理,影响了挖掘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中型液压挖掘机负流量系统中动臂提升优先控制系统,使挖掘机在正常工作时,动臂提升与斗杆的复合动作、动臂提升与回转的复合动作流量分配更加合理,工作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型液压挖掘机负流量系统中动臂提升优先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是:在斗杆合流阀芯的进油路以及在回转阀芯的进油路上分别设置各自进油路上的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通过所述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的节流调节动臂提升与斗杆复合动作时的动臂油缸与斗杆油缸的流量分配,以及调节动臂提升与回转复合动作时动臂油缸与回转马达的流量分配。
本实用新型中型液压挖掘机负流量系统中动臂提升优先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斗杆二号阀芯的进油路上设置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A,所述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A的换向阀A先导口与动臂先导控制手柄的控制口相连接,所述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A的泄油口端与液压油箱相连通;
在回转阀芯的进油路上设置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B,所述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B的换向阀B先导口与动臂先导控制手柄的控制口相连接,所述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B的的泄油口端与液压油箱相连通。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二位二通换向阀的调节控制,使动臂提升与斗杆的复合动作时流量分配更加合理、动作更协调、动臂提升速度加快;也使动臂提升与回转的复合动作时流量分配更合理、动作更协调、动臂提升速度加快,实现了提高挖机的工作效率的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动臂提升与斗杆复合动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动臂提升与回转复合动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泵;2第二泵;3斗杆先导控制手柄;4动臂先导控制手柄;5动臂二号阀芯;6动臂一号阀芯;7斗杆一号阀芯;8斗杆二号阀芯;9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A;10斗杆油缸;11动臂油缸;12回转马达;13回转先导控制手柄;14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B;15回转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在斗杆二号阀芯8的进油路上设置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A 9,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A 9的换向阀A先导口e与动臂先导控制手柄4的控制口c相连接,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A 9的的泄油口端与液压油箱相连通。
当动臂提升与斗杆复合动作时,动臂先导控制手柄4的控制口c先导油推动二位二通换向阀A换向,此时二位二通换向阀A处于节流位置,第二泵2供给斗杆二号阀芯8的流量因节流而减少,供给动臂一号阀芯6的流量相对增加,动臂的提升速度也相应的加快,挖机的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使动臂提升与斗杆的复合动作协调;图1中的第一泵1、斗杆先导控制手柄3;动臂二号阀芯5;斗杆一号阀芯7;斗杆油缸10和动臂油缸11均按常规设置。
参见图2,在回转阀芯15的进油路上设置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B 14,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B 14的换向阀B先导口e与动臂先导控制手柄4的控制口c相连接,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B 14的的泄油口端与液压油箱相连通。
在动臂提升与回转复合动作时,二位二通液控换向阀B 14由来自动臂先导控制手柄4的先导油推动进行换向,此时在回转阀芯15的进油路有节流,则第一泵1提供给回转马达12的流量将相对减小,第一泵1提供给动臂的流量将相对增加,动臂提升的速度也会相应的加快同,回转先导控制手柄13按常规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熔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熔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18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