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1119.6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1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姚青;马强;高敏;郑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02;F24F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太阳能 空气 实现 热和 建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集热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
背景技术
太阳能能源是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具有巨大、长久、广泛、无害的特点。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光电利用、光化学利用以及光生物利用。其中光电转化存在转化率低(10%-15%)、造价高的问题、尚处在开发阶段。相比之下,光热转化具有原理简单,转化效率高(可达50%以上),已被普遍运用。中国13亿人口,家用空调年耗电在400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三峡水电站最高发电量的50%。如果能实现太阳能供热和节电制冷,将会有效缓解能源危机。
在现有的利用光热效应的设备和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有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房。太阳能集热器主要有平板型集热器和聚焦式集热器。但是太阳能集热器存在以下问题:
1.主要在房屋顶部安装并利用太阳能,至于照射到墙面的太阳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2.集热器大多只能对用户提供热水,实现少量的冬季供暖,不能实现夏季供冷。
太阳房有直接受益式、蓄热墙、附加温室和蓄热屋顶,其中直接受益式和蓄热墙两种形式使用最多,蓄热墙方面主要以特朗贝墙采用的最多。但其存在以下问题:
1.得热效率低(只有直接受益式的1/5,太阳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2.由于冬季日照时间短,日落以后,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蓄热能力差,这样导致热量回流散失,不能有效缓解室内外温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以普通砖结构墙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的复合系统,实现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冬季省电采暖,夏季节电供冷,并能有效缓解室内昼夜温差,发挥出了太阳能在降低环境资源消耗上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包括墙体1,在墙体1的上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上管口2,下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下管口3,墙体1双面均设置有隔水层6,在室外与墙体1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玻璃层4,在室内与墙体1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铸铁层5,玻璃层4与墙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室7,铸铁层5与墙体1之间形成第二腔室8,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通过上管口2和下管口3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价格低廉、易于实现,普遍,被加热的水可以作其他用途如洗澡,做饭等。冬季供热时热源为太阳能,整个过程干净,节能,自然、生态。此新型集热散热墙的最大优点是实现冬季的供暖,夏季的散热,并能有效缓解室内外的温差,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和水实现供热和供冷的建筑墙,包括墙体1,在墙体1的上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上管口2,下部开有使室内外通透的下管口3,墙体1双面均设置有隔水层6,在室外与墙体1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玻璃层4,在室内与墙体1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铸铁层5,玻璃层4与墙体1之间形成第一腔室7,铸铁层5与墙体1之间形成第二腔室8,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通过上管口2和下管口3导通。
为了能够很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分别取冬季和夏季两种情况加以说明:
冬季,室外的温度要明显低于室内,冷空气进入室内会使温度降低,为了提高舒适度,要做的是提高室内温度,同时防止室内热量的散失。
早晨,太阳升起时,阳光照射到集热散热墙上,将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内充满水介质,通过太阳能实现对第一腔室7内水的加热,当水温上升到某一预定值时,利用内部的传感器传递信号给温控开关,温控开关闭合,水泵开始工作,通过水泵将已加热的水输送到房屋墙壁的内表面即第二腔室8,通过压力将原来第二腔室8的冷水输入第一腔室7,形成循环,第二腔室8水温高于室内的温度,再通过铸铁层5,主要以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1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外挂防护罩的电焊机
- 下一篇:Y型导流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