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9063.0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0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震东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B04C5/08;B04C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风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水分离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旋风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水分离器,是通过设备入口进入设备内气水分离区,当含杂质气体沿轴向进入气水分离区后,气流受导向叶片的导流作用而产生强烈旋转,气流沿筒体呈螺旋形向下进入旋风筒体,密度大的液滴和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器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筒壁下落流出旋风区至设备底部储液区,从设备底部的排水排污口流出。此种结构虽然能将压缩空气中的液体态水雾去除,但是却不能很充分的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水份,而压缩空气中的水分会夹带杂质侵蚀管道、阀门、仪表及设备等,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杂质,减少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底架、设于底架上的旋风筒、固定于旋风筒下部的下封头和链接于下封头外部的排水排污装置,在旋风筒的左上侧面链接进气管,进气管左端部为进气口,在进气口上设有法兰盘,所述的旋风筒内设有旋风圈、挡风圈和旋风管,所述的旋风圈设于旋风筒内部且位于旋风筒和旋风管之间,所述的挡风圈连接于旋风管的下部,在旋风管的右上侧面链接出气管,出气管的右端部为出气口,在出气口上设有法兰盘,所述的旋风筒上部设有上封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排水排污装置上的下封头中设有一挡水圈。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排水排污装置上的下封头内设有挡水圈,并针对压缩空气的特性本实用新型采用正统的半圆周切线旋风分离器,其效率可达90%以上且气体分子经此分离器时由于分离器空间的关系,气体分子扩大而释放出水分子,当密度大的液滴和尘粒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甩向器壁时,挡水圈能更有效的将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去除,由此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压缩空气中的水份侵蚀管道、阀门、仪表及设备等,减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底架1、设于底架1上的旋风筒7、固定于旋风筒7下部的下封头3和链接于下封头3外部的排水排污装置2,在旋风筒7的左上侧面链接进气管13,进气管13左端部为进气口15,在进气口15上设有法兰盘14,所述的旋风筒7内设有旋风圈8、挡风圈5和旋风管6,所述的旋风圈8设于旋风筒7内部且位于旋风筒7和旋风管6之间,所述的挡风圈5连接于旋风管6的下部,在旋风管6的右上侧面链接出气管11,出气管11的右端部为出气口9,在出气口9上设有法兰盘10,所述的旋风筒7上部设有上封头12,所述的下封头3内设有挡水圈4。
使用时,含有水份及杂质的压缩空气进入设备内旋风分离区,当含杂质气体沿轴向进入旋风分离区后,气流受导向叶片的导流作用而产生强烈旋转,气流沿筒体呈螺旋形向下进入旋风筒体,针对压缩空气的特性本实用新型采用正统的半圆周切线旋风分离器,其效率可达90%以上且气体分子经此分离器时由于分离器空间的关系,气体分子扩大而释放出水分子,故密度大的液滴和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器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流向设备底部,而在排水排污装置上的下封头3中的挡水圈4更能充分的隔离水份,让水份从储液区的排水排污口流出,而干净的气体则从旋风管6的上方出气口9排出。由此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压缩空气中的水份侵蚀管道、阀门、仪表及设备等,减少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仅限制以上实用新型,其原则上与上述所描写的原理相同,为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震东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漳州震东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90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