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保护套的抽油杆扶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7430.3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凡;徐华军;常旗;罗金华;阚新东;张海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凡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280 天津市大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护套 抽油杆 扶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扶正器,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抽油杆扶正器。
背景技术
石油工业抽油机井中抽油杆扶正器,是油气开采过程中防偏磨措施井必备的井下工具,既要延长抽油杆扶正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对抽油杆、油管内壁不造成磨损,安全可靠。申请人(专利号:ZL201120124504.6)公开了一种不同材料组合的抽油杆柱状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套装在扶正器本体上的柱状扶正套,所述扶正套由三节分套呈串联式组合成整体,其特征是:所述扶正套由两种不同耐磨材料相间串联组合的分套构成整体;分套材料分别为增强尼龙—工程陶瓷—增强尼龙基本形式。该结构有益效果:运用多种耐磨材料同体配合使用,使其材料达到性能互补,更有效的满足抽油杆防偏磨使用要求;扶正器生产运转寿命成倍的提高,使修井次数及作业成本大幅度降低,更有效的保护抽油杆及油管。
但是,该类型的抽油杆柱状扶正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扶正套的工程陶瓷分套外表面没有保护结构,在搬运及安装下井的过程中经常造成磕碰、破裂损坏,影响使用,更严重的是一旦在井下破损,将造成油井卡泵停产的重大责任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该类型的抽油杆柱状扶正器扶正套的结构亟待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抽油杆扶正器,将工程陶瓷材料管状套注塑在增强尼龙套内部的整体扶正套结构,适应抽油杆及油管长途运输、储藏、搬运及井口安装等恶劣环境,避免井下生产运转不必要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抽油杆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扶正器本体上套装由两种不同耐磨材料构成的内层管状扶正套和外层保护套的整体扶正套。
所述内层管状扶正套采用工程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内层管状扶正套两端面及外圆周表面包覆有增强尼龙材料的外层保护套。
所述扶正器本体一端设有挡环限位。
有益效果:突破了工程陶瓷耐磨材料在石油工业抽油机井井下生产环境中的使用局限。完善了扶正器工程陶瓷套易破损的缺陷;该扶正器工作时首先由增强尼龙材料套发挥作用,起到普通尼龙柱状扶正器的作用,当其外径磨损到工程陶瓷管状套外径时,工程陶瓷耐磨材料将发挥防偏磨的主导作用,同时两种不同性能材料的同体配合使用,扶正器对油管的机械磨损削弱到最低,相互补偿,一旦工程陶瓷耐磨材料管状套在某一单方向被磕碰或受力破裂,增强尼龙套可在其两端及外圆周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壳体,避免造成破碎陶瓷片卡泵停井和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并适应于长途运输、储藏般运、井口安装等恶劣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详见附图,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抽油杆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1,所述扶正器本体上套装由两种不同耐磨材料构成的内层管状扶正套2和外层保护套3的整体扶正套。所述内层管状扶正套采用工程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内层管状扶正套两端面及外圆表面包覆有增强尼龙材料的外层保护套。所述扶正器本体一端设有限位挡环配合安装,所述限位挡环4起到限位固定作用。
工程陶瓷又叫氮化硅陶瓷或高强度陶瓷。这是二十多年前诞生的一种新型的不收缩的陶瓷。人们习惯称之为氮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耐磨耐腐蚀的特点。
增强尼龙材料如PA66、PA6系列。
工作过程:
扶正器工作时首先由增强尼龙材料套发挥作用,起到普通尼龙柱状扶正器的作用,当其外径磨损到工程陶瓷管状套外径时,工程陶瓷耐磨材料将发挥防偏磨的主导作用,同时两种不同性能材料的同体配合使用,扶正器对油管的机械磨损削弱到最低,相互补偿,一旦工程陶瓷耐磨材料管状套在某一单方向磕碰或受力破裂,增强尼龙套可在其两端及外圆周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壳体,避免造成破碎陶瓷片卡泵停井和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并适应于长途运输、储藏般运、井口安装等恶劣环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凡,未经李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7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井口自动连续加药装置
- 下一篇:钻头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