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用浮床生物挂帘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2275.6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9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申宇嘉;吴国华;洪清源;杨立其;王臻;冯奕恺;肖宇宸;张也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恢复 河道 生态系统 用浮床 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床生物挂帘,特别涉及一种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用浮床生物挂帘。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今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和水质收到了很大的影响,部分河道富营养化严重,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亟需治理。通常这些水体中含有较高的氮、磷元素,这些元素对水质有害却是某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生长所必需。
但是河道内生态的破坏造成这些元素得不到吸收,进而引起富营养化更加严重,水质恶化。采用浮床技术进行水上无土种植是构建河道生态系统时常用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富营养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从而起到净化水体,去除污染物的作用。而在浮床的离岸侧悬挂生物挂帘,一方面可以减轻水流对河道内生态系统恢复区内的植物的冲击,另一方面这些生物挂帘可以使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形成的有益菌膜附着在其上。这种有益菌膜可以加快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改善水质,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目前使用的生物挂帘通常为普通渔网或无纺布,这些生物挂帘的不足之处在于附着面积较小,其上的有益菌膜也就较小,造成分解能力不足,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作用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用浮床生物挂帘,以提高提高净化效果、加快生态系统恢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用浮床生物挂帘,包括网状本体和絮状附着丝,所述网状本体由横向网线和纵向网线编织而成,所述絮状附着丝附着在所述横向网线和所述纵向网线上。
所述生物挂帘还包括重力块,固定在生物挂帘的底端,具体可采用不锈钢或石块。
所述横向网线和纵向网线以及絮状附着丝由聚乙烯或者锦纶等人造纤维制成。
所述网状本体的网孔孔径为20-3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密集的絮状附着丝增加里有益菌膜的附着面积,从而加速了水体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l为本实用新型浮床生物挂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浮床生物挂帘,包括网状本体100和絮状附着丝200,网状本体由横向网线101和纵向网线102编织而成,网状本体的网孔孔径为20-35mm,絮状附着丝附着在横向网线和纵向网线上。横向网线和纵向网线以及絮状附着丝由聚乙烯或者锦纶等人造纤维制成。
生物挂帘的底端固定数个重力块300,本实施例具体使用石块,起重力垂坠作用,防止生物挂帘随水流飘动。
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突出的效果,相较于普通渔网或无纺布制成的生物挂帘其净化水质的效果十分明显。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未经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22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热水器的自吸电磁阀驱动装置
- 下一篇:密封性玻璃钢轮毂罩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