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中空玻璃全自动打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1850.0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0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晓明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2308 北京市门头沟***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玻璃 全自动 打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玻璃打胶机,尤其涉及一种双中空玻璃全自动打胶机。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用能已达到社会能源消耗量的27.6%,而建筑能耗的50%与门窗有关。中空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作用,用中空玻璃制造的门窗在技能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图1a、图1b所示,双中空玻璃较单中空玻璃的隔温效果更好,尤其是在冬天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使用非常广泛。
全自动打胶机是一种制造中空玻璃的专用设备之一,它的功能是将合好片的中空玻璃(仅最后一道密封未完成)四周涂上密封胶。
如图2a、图2b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打胶机加工双中空玻璃:一个胶嘴分两次对两道密封打胶。这种方式是将双中空玻璃视为两个单中空玻璃,分两次打胶,其特点是机构简单。
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玻璃分两次打胶,效率降低;为了保证两道密封的打胶效果,通常要等第一道密封表干后(室温放置30分钟左右),才对第二道密封进行打胶,不利于连续生产,效率非常低;第二道打胶的位置需要人工调整,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生产,失去了全自动打胶自动化生产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胶效率高、打胶质量好、自动化程度高的双中空玻璃全自动打胶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双中空玻璃全自动打胶机,所述双中空玻璃包括中层玻璃、外层玻璃,包括单胶嘴双出口机构,所述单胶嘴双出口机构包括胶嘴主体、胶嘴前端,所述胶嘴前端设有两个出胶口,两个出胶口分别与胶嘴主体中出胶通道相通。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中空玻璃全自动打胶机,由于包括单胶嘴双出口机构,单胶嘴双出口机构包括胶嘴主体、胶嘴前端,胶嘴前端设有两个出胶口,两个出胶口分别与胶嘴主体中出胶通道相通,一次打胶即可完成双中空玻璃对两道密封打胶,打胶效率高、打胶质量好、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的双中空玻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的双中空玻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打胶机加工双中空玻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打胶机加工双中空玻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中空玻璃全自动打胶机加工双中空玻璃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中空玻璃全自动打胶机加工双中空玻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测量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测量机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胶嘴双出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深度测量器的对中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两道密封,2、两道间隔条,3、外层玻璃,4、中层玻璃,5、现有技术中的胶嘴,6、本实用新型中的胶嘴,7、第二深度测量轴,8、第一深度测量轴,9、第一深度测量器,10、第二深度测量器,11、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12、胶嘴主体,13、胶嘴前端,14、第二机体固定件,15、第一机体固定件,16、第二深度测量器调整件,17、第二深度测量器固定件,18、旋转轴承,19、键槽,20、槽,S1、第一深度测量器与胶嘴中心的位置,S2、第二深度测量器与胶嘴中心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双中空玻璃全自动打胶机,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所述双中空玻璃包括中层玻璃、外层玻璃,包括单胶嘴双出口机构,所述单胶嘴双出口机构包括胶嘴主体、胶嘴前端,所述胶嘴前端设有两个出胶口,两个出胶口分别与胶嘴主体中出胶通道相通。
所述胶嘴前端的下部的中心设有与所述中层玻璃的厚度相当的槽。
所述胶嘴主体与胶嘴前端的接合面为球面,所述胶嘴主体的球面上设有两个与出胶通道相通的球孔,所述胶嘴前端的两出胶口分别与两个球孔贯通。
该全自动打胶机还包括双测量机构,所述双测量机构包括两个独立的深度测量器,两个深度测量器分别位于所述胶嘴前端的两个出胶口的前方。
所述两个独立的深度测量器中,第一深度测量器与第一深度测量轴连接,第二深度测量器通过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与第二深度测量轴连接,所述第一深度测量轴和第二深度测量轴分别连接有旋转编码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晓明,未经宋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1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