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力输送管道耐磨弯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20526.7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0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钧;冯光;戚兴;邹大鹏;王其军;张文丽;杨晓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F16L5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力 输送 管道 耐磨 弯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冲刷磨损的弯头,特别针对气力输送管道。
背景技术
气力输送是利用管道中压缩气体的能量来进行物料输送的技术,与其他输送技术相比,气力输送生产率更高、易于实现自动化;输送过程封闭、物料不泄漏、污染更小;可实现多工作面,长距离输送;设备简单,配置灵活,不受空间和场地的限制。因此,在化工、建材、粮食、冶金、环保、能源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被输送物料在气力输送过程中会与输送管道管壁发生摩擦和碰撞,造成输送管道的磨损破坏。尤其在弯管处,其磨损率比直管段高数十倍。由于在弯管段,物料除受到气力推力和自身重力作用外,还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离心力导致了物料运动方向的改变,使得物料在通过弯管的过程中会高速撞击弯管外侧内壁,其中一部分物料沿弯管内壁表面滑动,而另一部分物料与弯管外侧内壁碰撞后反弹,撞击弯管内侧内壁,然后再反弹撞击弯管外侧内壁,如此反复冲撞会造成弯管的磨损失效,减小弯管的服役期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出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力输送管道耐磨弯头。
本实用新型包括进直管段、扩径管段、迎冲直管段、出直管段、迎冲板、盲法兰、三角肋条。本耐磨弯头由耐磨材料(如刚玉或铸铁)整体铸造而成。进直管段和出直管段上均设置螺纹用于连接气力运输管线,根据现场运输转向要求,进直管段和出直管段轴线之间夹角θ为90°~150°。进直管段和迎冲直管段之间为扩径管段,扩径段管径为进直管段管径的1.5~2倍,且管壁加厚至进直管段管壁的2~3倍。迎冲直管段末端设置一迎冲板,迎冲板由耐磨材料(刚玉或铸铁)制成,通过盲法兰固定。进直管段和出直管段过渡段管壁加厚至进直管段管壁的2~3倍,且内壁焊接3~5个三角肋条,肋条由耐磨材料(刚玉或铸铁)制成,高度H为进直管段直径的0.1~0.2倍,底宽W为1~1.5H。迎冲直管段与出直管段过渡段管壁同样加厚至进直管段管壁的2~3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耐磨刷能力强,服役寿命长;
2、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角肋条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三角肋条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直管段、2.扩径管段、3.迎冲直管段、4.出直管段、5.迎冲板、6.盲法兰、7.三角肋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气力输送管道耐磨弯头(如图1)包括,进直管段1、扩径管段2、迎冲直管段3、出直管段4、迎冲板5、盲法兰6、三角肋条7。本耐磨弯头通过螺纹连接于气力输送管线上。气力输送时,气体携带颗粒从进直管段1进入弯头,由于扩径管段2管径突然变大,环境压力和颗粒速度骤减,对弯头的冲击力变小,但是由于扩径管段2的内表面变大,受冲面积也更大,为保证其耐冲能力,扩径管段2管壁被加厚至进直管段管壁的2~3倍。而后流体直接进入迎冲直管段3,冲击迎冲板5。迎冲板5由耐磨材料(刚玉或铸铁)制成,通过盲法兰6固定,迎冲板5可以承受气体携带颗粒的高速冲击,其磨损情况可通过定期拆卸检查确定,如冲蚀严重则可及时更换。气体携带颗粒冲击迎冲板5后反弹,弹回颗粒与新进入弯头的颗粒相互撞击,会抵消一部分新进颗粒的冲击能量,同时干扰了后者与弯头内壁的碰撞,从而减轻了颗粒对管壁的磨损。
相比直管段管壁,进直管段1和出直管段4过渡处管壁、迎冲直管段3和出直管段4过渡处管壁会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为保证这两处地方的耐磨能力,本耐磨弯头将这两处管壁加厚至进直管段管壁的2~3倍,而且进直管段1和出直管段4过渡处内壁还焊接3~5个三角肋条7(如图2),肋条由耐磨材料(刚玉或铸铁)制成,高度H为进直管段直径的0.1~0.2倍,底宽W为1~1.5H(如图3)。三角肋条7代管壁承受了一部分颗粒的冲击,同时三角肋条7还可以改变固体颗粒的运动及冲击方向,增加固体颗粒间相互碰撞的几率,减小固体颗粒直接撞击管壁的概率,从而减小管壁的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20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