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创面负压封闭引流输药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210089.0 申请日: 2012-05-10
公开(公告)号: CN202569164U 公开(公告)日: 2012-12-05
发明(设计)人: 张美圳 申请(专利权)人: 张美圳
主分类号: A61M27/00 分类号: A61M27/00;A61M35/00
代理公司: 佛山市南海智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25 代理人: 梁国杰
地址: 528200 广东省佛山***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创面 封闭 引流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创面负压封闭引流输药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有了外科,就有了外科引流,也就有了无休止的争议。外科引流曾经挽救了无数的危重病人的生命;然而不恰当的引流,亦带来了不少并发症。引流并不能代替良好的手术,但正确的引流,会使手术更趋完美。所以,引流术是外科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1986年,在俄罗斯科学文献上发表了Kostiuchenok,Kolker和Karlov等的一篇文章,证明用负压吸引与外科清创来治疗化脓的感染创面,能显著的降低创面的细菌负荷,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博士首创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相对现有各种外科引流技术而言,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进展和创新。1994年,裘华德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型负压引流技术。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开放性伤口治疗的VSD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各种创面清创后,将聚乙烯醇(PVA)等泡沫材料作为创面和引流管之间的中介,然后用医用粘贴性半透膜密封材料密封创面,引流管后端连接各种负压源,高负压吸引进行治疗。

在现有的VSD技术,很多坏死的组织物被吸入引流装置内,而可能堵塞引流导管;或敷料被脓液或者液化坏死组织污染严重时,只能停用负压吸引,然后从引流导管内注入冲洗液冲洗和疏通引流导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进行创面输药又能同时进行负压引流的一种创面负压封闭引流输药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创面负压封闭引流输药装置,包括引流导管,输药导管、医用海绵和医用手术薄膜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医用海绵材料内包裹带有侧孔的内置引流导管和带有侧孔的内置输药导管,所述的医用海绵材料内设有引流输药接头,所述的引流输药接头有两个通孔,一个是引流通孔,另一个是输药通孔,互不相通,使得引流系统和输药系统分开,引流输药接头的外接头与内接头不在同一平面上,引流输药接头的外接头与引流导管和输药导管联接,引流输药接头的内接头与内置引流导管和内置输药导管联接,医用海绵上方通过医用手术薄膜密封。

在所述的医用海绵内包裹带有侧孔的内置引流导管和带有侧孔的内置输药导管,引流时内置引流导管的侧孔起到吸液产生负压的作用,内置引流导管至少两根或是前端分叉,这样可以扩大产生负压和引流的范围;输液时内置输药导管的侧孔起到输液的作用,内置输药导管至少两根或是前端分叉,这样可以扩大输药的范围;内置引流导管及内置输药导管的多少及长度根据创面的面积大小需要设计或修剪;所述的输药导管后端配有标准接头,并带有封头,不进行创面输药时,可以盖紧,防止漏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因为输药导管配有标准接头,使用时可以与注射器或输液器相连接,注入生理盐水等冲洗创面,满足实际需要。2)因为引流输药接头有两个通孔,使得引流系统与输药系统分开,当引流系统进行负压吸引的时候,同时可以在输药系统内注入冲洗液进行冲洗和疏通引流系统;在创面清创后,在输药系统内注入药物进行更换。解决了过去VSD技术在临床使用时,由于高真空的脱水特性,当创面渗液不多时,引流导管内的渗液流动缓慢,固体物被脱水后干结累积,经常会导致引流系统堵塞治疗失效;真空也会使医用海绵材料脱水干结,治疗失效;当创面有较多脓液或坏死物质时,医用海绵材料很快就会被污染,治疗失效。3)因为引流导管、输药导管、引流输药接头,带侧孔的内置引流导管、带侧孔的内置输药导管的连接为可拆装式连接,所以实际使用中只需将医用海绵材料和周围皮肤之间进行密封,贴膜密封操作结束后,再将引流导管和输药导管与医用海绵上的引流输药接头相连接,完全避免了引流导管、输药导管对专用敷料贴膜密封的干扰,简化了专用敷料与周围正常皮肤的密封过程,大大地降低了贴膜密封的难度,另外,可以简化创面敷料设计,敷料拼接、敷料与周围皮肤缝合固定的操作方法,节约手术时间。4)因为引流导管、输药导管和医用海绵材料表面相连接,避免了引流导管和输药导管周围皮肤出汗、病人活动牵拉等影响,极大地减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术后漏气,负压消失等临床不良事件,直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一种创面负压封闭引流输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剖面图(沿图1的A-A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美圳,未经张美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10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