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导管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0007.4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6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孙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孙富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 导管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器械,特别是腹腔导管穿刺针。
背景技术
脑积水为目前神经外科常见、多发性疾病,脑室腹腔分流术已经成为其标准治疗术式。目前神经外科医生对脑室端穿刺点的选择以侧脑室额角及枕角为主,且穿刺技术成熟,但在腹腔端的引流管置入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必须具备一定的普外基础。传统手术方式脑室腹腔端是在右剑突下旁正中或下腹腹直肌旁作3cm切口, 在直视下置入, 需开腹, 相对比较复杂, 有肠黏连、切口疝等开腹常见并发症发生可能。近年来, 也有大量报道在腹腔镜的辅助下置入脑室腹腔管, 具有微创、不需开腹、直视下置管的优点, 该技术需在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医生帮助下得以完成,费用大,不易在基层医院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腹腔导管穿刺针,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腹腔导管穿刺针,包括针管、棒芯、外管,外管前端与针管尾端固定连接,针管前端为斜面,管内装有空心棒芯,棒芯外端为钝头并露出针管端头,露出部分侧方有开孔,棒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内螺母、弹簧和压紧螺杆,在针管外还有套管,套管内径略大于针管外径,套管可在针管上滑动,套管短于针管。
作为优选,套管前端为斜面。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使腹腔导管插管手术无需开刀,直接穿刺完成,具有微创、不需开腹、直视下置管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棒芯,2是开孔,3是针管,4是套管,5是外管,6是弹簧,7是内管,8是气管接口,9是压紧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腹腔导管穿刺针,包括针管3、棒芯1、外管5,外管5的前端与针管3的尾端固定连接,针管3的前端为斜面,管内装有空心的棒芯1,棒芯1的外端为钝头并露出针管3端头,露出部分侧方有开孔2,棒芯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内管7,外管5与内管7之间设有内螺母、弹簧6和压紧螺杆9,内管7尾端有气管接口8,在针管3外还有套管4,套管4的内径略大于针管3的外径,套管4可在针管3上滑动,套管4短于针管3,套管4前端为斜面。
使用时,在气管接口8与二氧化碳气体输送管连接,将棒芯1钝头接触腹部皮肤,适当用力刺压,棒芯1钝头受压缩入针管3,同时压紧弹簧6,与此同时,针管3的前端斜面扎进腹部,套管4也随同针管3进入腹部,当针管3进入腹腔后,棒芯1的钝头随弹簧6的回弹而自动露出针管1,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棒芯1的开孔2进入腹腔,当气体达到需要量以后,拔出针管3,留下套管4,将引流导管从套管4插入腹腔,然后抽出套管4,完成引流导管的腹腔插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孙富,未经张孙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0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接管材生产线中的补铝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气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