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藻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9339.5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5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柴召阳;霍元子;于克锋;王阳阳;张建恒;章守宇;何培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张美娟 |
地址: | 2013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藻礁,属于海洋生物及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藻礁是人为的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改善海洋藻类栖息环境,为其提供生长和繁殖的场所,从而吸引鱼类等水生动物到藻场来索饵、繁殖、生长、发育,达到优化海底环境,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物质量的目的。投放人工藻礁可以为海洋微藻和大型藻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其形成大的藻场,有助于海底环境的优化,这样就可以给幼鱼、幼虾、幼贝、幼参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场所,提高其成活率,有助于资源的恢复与增长。在海底植被贫瘠海底区域,当投放人工藻礁以后,海藻数量成倍增加,明显地净化了海水,营造了一批小型的良胜人工生态系统,提高了海区的初级生产力。申请号CN201110033870.5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插入式人工藻礁及其构建藻场的方法,如图5所示,虽然也可实现人工藻礁的功能,但是其附着面积较小,所附的海藻幼苗也较少,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人工藻场,且附着快和底座采用插入式连接,连接不够紧密,不够牢固,容易断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子母式人工藻礁,包括母礁和子礁,所述母礁为一是实心底座,所述子礁为附在母礁上的若干个块体,所述子礁上附有海藻幼苗,所述子礁紧固在母礁上。
所述母礁为一实心棱台结构,所述子礁分多边形体和梯形体两种形状,分别为附在棱台顶部和附在棱台侧面。
所述母礁各表面上带有螺栓,所述子礁带有中心孔,与螺栓对应。
所述子礁带的中心孔内嵌PVC管。
所述实心棱台可以是三棱台,四棱台或多棱台。
所述子礁表面粗糙。
所述子礁和母礁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易操作、海藻生殖细胞附着面积大,可移植更多的海藻幼苗,易形成海藻场,提高了海藻场修复与重建的成功率。附有海藻生殖细胞的子礁小巧轻便,方便从育苗池转移至海底,提高了海藻幼苗移植的成功率,藻场构建简单,子礁与母礁固定牢固,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子母式人工藻礁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子母式人工藻礁母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子母式人工藻礁多边形体子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子母式人工藻礁梯形体子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人工藻礁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母礁采用一四面棱台结构,子礁采用两种形状,分别为矩形体结构,可和所述四面棱台顶面贴合,梯形体结构,可和所述四面棱台各侧面贴合,所述母礁和子礁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母礁各面垂直固定一凸起螺栓,子礁设置一中心孔,与螺栓对应,为方便子礁通过中心孔与母礁上的螺栓连接,所述中心孔内嵌一PVC管,将母礁沉入海底,子礁浸入含有海藻生殖细胞的育苗池中,待海藻生殖细胞成功附着于子礁上,长成幼苗,再通过螺栓螺母将子礁固定在母礁上。大范围设置上述子母式人工藻礁,从而形成人工藻礁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9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